兼容并蓄 两翼齐飞 力争率先崛起皖北

访问次数: 1773                        发布时间:2010-07-12

[字体: ]

砀山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近年来,砀山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林果富民、统筹发展。今年15月份,砀山县实现财政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2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同比增长46.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26亿元,同比增长49.5%;招商引资完成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09亿元,同比增长20.6%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强势推进扩建项目

  工业经济实现科学跨域发展

  砀山县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扩充工业总量,促进转型升级,增强技改扩能,优化发展软环境,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长快、后劲足的态势。 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1.12亿元,同比增长54.7%,工业增加值完成8.26亿元,同比增长49.5%

  项目推进,打造产业集群基地。砀山县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的要求,不断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今年,全县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58个,总投资79.66亿元,其中涉及果蔬加工、板材加工、纺织服装加工、轻工制造四大主导产业的重点项目54个,总投资68.2亿元,占全县重点项目的86%。全力抓好汇源二期、科技食品三期、光大生物质能发电一期、大红牛肥业、盛湖湾肉食品加工等一大批对经济有强力推动作用的大项目建设。总投资9.8亿元的光大砀山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自4月上旬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展顺利。项目一期投资3.3亿元,年处理生物质能力30万吨以上,年向电网提供绿色能源2亿多度。该项目是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在安徽省投资建设的首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

  扩充总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县按照“内生一批、引进一批、嫁接重组一批”的思路,以主体培育为重点,不断扩充工业总量。年内有望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家,总数突破200家,并将建成1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培育2-3个产值超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群。继续扶优扶强水果加工、板材加工、禽畜加工、纺织服装、轻工业制造集群骨干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实现产能、销售、入库税收的快速增长,力争年内有1-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全力培育中小企业,结合市政府近期出台的《关于实施工业企业雏鹰成长行动的意见》,鼓励民间投资,引导支持全民创业,着力培育一批新生企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引进战略投资,推动资本并购重组,以存量引增量,与大企业协作配套,促进产业链上下延伸。

  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砀山县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把技术改造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增值税转型政策,加大技改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研发新项目、开发新产品,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实施质量兴县和品牌战略,今年力争创新23个省级品牌产品,1个国家级品牌产品,力争实现该县国家级品牌产品零的突破。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积极鼓励企业应用节能、节水、节材新工艺、新设备,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促进全县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构建农业发展平台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15月份,砀山县亩产值2000元以上的中高效田块占比达60.1%,其中亩产值3000元以上是高效农田占比为27.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42元,同比增长13.9%

  放大特色项目,发挥特色产业最大的经济效益。砀山围绕优质水果、优质瓜疏、特经特粮、花卉苗木等八大优势主导产业,因村制宜、因地制宜,综合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品”、“数镇一品”的产业特色,选择时效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较强的项目,重点打造沿黄河古道的砀山果园场、园艺场为中心的30万亩优质砀山酥梨标准化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部优质水果、南部特色经济作物、花卉苗木,西部畜牧养殖,东南部优质瓜疏,中部优质蔬菜、食用菌为主体的高效农业化布局,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科技含量和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果蔬、特经科技示范园24,形成高效特色规模养殖基地32个,涌现出了水果、蔬菜、西瓜、食用菌、优质畜禽养殖、特色水产品养殖等30多个特色专业村。

  积极探索和健全新型产业化发展模式。该县积极推行“以农户为主体、以基地为载体、以市场为向导、以企业为核心、以效益为纽带”的经营机制,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经纪人+基地+农户”等多种新型产业化发展模式。由龙头企业直接投资农业项目,农民出租承包土地或以土地入股,获得入股和务工的双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或能人大户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农民生产、农民种养提供统一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36家,各类专业协会173个,带动种植基地24.8万亩,带动农户10.2万户,4.9万名入社社员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建立“财政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推、农民投入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层次。县财政对大棚设施栽培、农田基本建设、名优品牌创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对大户和企业在土地流转、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激发了各地多元化投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热情。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砀山县华利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宗华,带头创办了利华水果专业合作社,吸收该县新华、高寨两村的2143户的4487亩果园入社,合作社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规范化生产,去年生产的2280万公斤酥梨全部以每公斤2.2元的价格出口,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据统计,今年15月份,该县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8.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0.7%,全县新建百亩以上连片设施栽培园区26个,其中200亩以上连片钢架大棚设施栽培园13个,500亩以上园区8个。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