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百所高校智力对接经济转型

访问次数: 1669                        发布时间:2010-08-09

[字体: ]

暑假期间,正是高校科研的黄金周期,安徽农业大学的老师们南下黄山峻岭,北上黄淮平原,冒着酷暑进行项目攻关。这个学校有63名担任科技特派员的教师,他们牵头的包括高山蔬菜、茶叶、养殖、饲料等在内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为加快农业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撑。
    “
安徽农大是全省高校服务经济发展,对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省教育厅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体系,安徽高校科研方向更加明确,科研效益得以彰显,科研水平持续提高。
    
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在内,安徽拥有100多所各类高校,主动做好产学研一体的大文章。 “与高校对接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 ”刚在6月中旬承办了第四届皖北地区 (宿州)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的宿州市有关领导介绍,制度化的对接平台,成为高校科研与地方需求沟通的绿色通道。省教育厅不仅在皖北打造了对接平台;还建立了针对皖江示范区建立产学研对接制度,7月初在巢湖市举行皖江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示范区10城市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签订合作项目多达440个。
    
搭台唱戏的同时,借台唱戏也成为安徽高校对接经济转型的重要形式。每年,安徽都要举办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大型活动,中国科大、合肥工大和省属高校都积极组织最新科研成果参会参展。仅在2009年的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上,就有150多项高校科技成果得到顺利对接。
    
据统计,近5年来,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主办的大规模产学研合作活动已达12场,签约项目2400余项、研发经费6亿多元,100多所高校的科研资源和智力优势,已成为安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