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江淮,又迎来暑期旅游高峰。
旅游市场的最新统计数据也如盛夏骄阳般“火热”: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总接待人数0.78亿人次,同比增长39.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1.4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558.97亿元(含旅游商品创汇数),同比增长34.1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12个百分点。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旅游业精彩转身,努力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力军”。
资源整合 产业融合树立大旅游理念
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涉及国民经济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素有“绿色产业”、“朝阳产业”、“酵母产业”之称。近三年来,全省旅游经济保持20%以上的增速,成为发展新亮点。
“目前,我省旅游业已进入全面转型、加快提升、量质并进、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推动旅游业新一轮大发展,必须树立大旅游的理念,让全省旅游‘一盘棋’越下越活。 ”
“大旅游”意味着皖南、皖中、皖北三大板块比翼齐飞。从今年上半年统计情况看,“南热中温北冷”这一困扰安徽旅游发展的“顽症”尚未根除。下半年,在规划建设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同时,皖北旅游仍需继续升温,迎头赶上。
“大旅游”意味着加速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水利旅游、文化旅游、科教旅游、会展旅游、红色旅游、节庆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加快我省旅游业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转变。
“大旅游”意味着整合资源,互利共赢,将散落的“珍珠”串起来,打造一条条国内外知名的安徽旅游精品线路。
引资带动 项目拉动升级产品聚人气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一个充满童真童趣、吸引孩子也吸引成人的 “梦幻世界”。作为第四代主题公园,方特世界开园两年,游客超过36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4.5亿元,仅次于黄山。新兴旅游项目的牵动性、影响力可见一斑。
近年来,以芜湖方特、巢湖香泉、来安白鹭岛为代表的一批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投入运营,极大丰富了我省旅游产品类型,提升了安徽旅游人气指数。
“无论是游客的新需求,还是假日旅游出现的新变化,都迫切要求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为此,我省着力推动一大批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吸引周边游客特别是长三角游客驻足体验、修养身心。 ”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09年实际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63亿元,列入省“861”旅游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2.5亿元。
这些项目尤其是大项目既为当前的旅游树形象、造影响,又为今后的发展蓄后劲、作支撑。
“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实施旅游项目1318行动计划,即在今后五年,全省旅游项目投资额达1000亿元,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北旅游区和合肥经济圈旅游区等三大区域,推进100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世界遗产与徽文化、皖北民俗与历史文化等八大旅游产业集聚区。 ”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方便快捷 顺意舒心紧抓服务生命线
服务品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结合国家旅游局提出的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全省旅游系统积极行动,努力创建“满意在安徽”的旅游服务品牌,让游客在皖期间玩得顺心、舒心、开心、放心!
“一个地方哪怕旅游资源再好,如果没有优异的旅游服务质量和优质的旅游环境,其旅游形象和效益也会大打折扣。 ”黄山市黄山区区长徐立秋说。 5月份,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联合黄山市旅委开展了 “黄山精华景观区一日游产品线路”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旅行社和导游人员违规违纪事件49起。
培训成为旅游系统提升服务质量的又一抓手。合肥市旅游质监所为提高各旅游企业处理旅游投诉的能力和效率,举办了旅游质量监督员培训班。池州市分别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导游等进行培训,今年以来,已培训旅游从业人员5000人次。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