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文化体制改革为社会广泛关注,今天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
[郭卫民]:下面请孙志军副部长作介绍。 [10:04]
[孙志军]: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10:07]
[孙志军]: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介绍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今年以来,中央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在
[孙志军]:改革开放以来,宣传文化领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特点,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针,紧紧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4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0:07]
[孙志军]:一是“开展试点、积极探索”阶段,从2003年6月到2005年12月。中央召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确定北京等9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和35个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 [10:09]
[孙志军]:二是“扩大试点、由点到面”阶段,从2005年12月到2009年8月。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北京等综合性试点地区率先将改革全面推开;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省区市,都要确定本地的改革试点地区和单位,并将改革在本省区市逐步推开。 [10:10]
[孙志军]:三是“加快推进、全面展开”阶段,从2009年8月至今。全面推开出版、发行、电影、文化市场管理等领域改革,2012年以前基本完成中央已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10:10]
[孙志军]:前不久在青岛又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一年来的全面推进改革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云山同志对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促进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该说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有力领导下,总体把握平稳、进展顺利、态势健康、成效良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调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10:11]
[孙志军]:一是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把转企改制作为中心环节,推进大批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合格市场主体。全国除盲文、少数民族语言等出版社保留事业性质外,其余出版社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新华书店外,97%的新华书店已完成转企。今年年底前,出版发行业经营性单位转企工作将全面完成。全国电影制片厂已转企改制,省、地两级电影公司和电影院转企正在积极推进。转企改制试点文艺院团已超过200家。通过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得到有力扭转,迸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10:12]
[孙志军]:二是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都如期或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建设预定目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实现由养机构、养人员向鼓励干事业、做实事转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显著提高。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机构公益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推动各种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服务方式,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10:12]
[孙志军]:三是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把转企改制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涌现出北京歌华有线、上海文广、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等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双百亿”的骨干企业,文化领域长期存在的“小、散、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加快科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产业升级不断加速。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华强科技、华谊兄弟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2004年到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2%,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630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43%。新闻出版业产值2009年突破1万亿元,持续较快发展。 [10:13]
[孙志军]:四是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发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形成了一批大型的出版物发行、广电网络传输、电影发行放映企业,打破了地区封锁、条块分割、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加快培育文化要素市场, 10多个省市设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上海、深圳分别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各类文化产品市场日益繁荣,出版图书由2003年的19万种增加到2009年的30.2万种;电影和电视剧年生产量已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一位;电影票房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幅,今年上半年超过了40%,国产电影票房连续7年超过进口影片,其中《建国大业》达到4.5亿,《唐山大地震》目前已近6亿;影视动画年产量达到17万分钟,是2003年的13倍;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5亿户。 [10:14]
[孙志军]:五是稳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文化宏观管理进一步加强。积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管办分离。新闻出版和广电系统行政管理部门已基本实现“局社分开”、“局台分开”。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目前,全国4个直辖市的全部区县、50%以上的副省级和地级市已组建综合执法机构;55.3%的副省级和地级市实现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并,建立了统一的行政责任主体,执法效率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10:15]
[孙志军]:六是努力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继续推动政府间的文化交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以企业为主体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不断缩小。核心文化产品出口由2003年的56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04亿美元,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3.3:1;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出口交易额达到114.06亿元。 [10:15]
[孙志军]:从近年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及所取得的成效看,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文化发展的宏观体制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的全新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创作和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氛围日益浓厚。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三个加快,一个加强”: [10:16]
[孙志军]:一是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努力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 [10:17]
[孙志军]:二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调整资源配置,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0:18]
[孙志军]: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现在国家正在研究起草制定“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新的文化重点项目和骨干文化企业,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提高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10:20]
[孙志军]:四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按照“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真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谢谢! [10:21]
[郭卫民]:下面请欧阳坚副部长作介绍。 [10:22]
[欧阳坚:]: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文化部系统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了文化体制的改革。近年来,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改革的成效也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0:23]
[欧阳坚:]:一是文化部直属单位转企改制实现了重大突破。从2003年以来,文化部先后对6个局级事业单位进行了转企改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国有文化企业。目前,4家集团公司资产划转、身份转换、事业编制核销,以及社保衔接等改革工作顺利结束,标志着6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为全国文化系统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作出了示范。 [10:24]
[欧阳坚]:二是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全国转企改制的国有院团达到了228家,仅今年上半年新增量就达到106家。在转企改制的过程中,北京、上海、辽宁、吉林、江苏、山东等近20个省市,整合了演艺资源,组建了一批国有演艺集团公司,使演艺企业的规模得到扩大,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演出院线、电子票务的建设步伐加快,一批演出中介机构迅速发展,演艺产业链不断延伸,演艺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另外,保留事业性质的国有院团也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积极推进内部机制的改革,院团的生机与活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10:25]
[欧阳坚]:三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普遍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初步建立了竞争激励机制,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全国有1400多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人数成倍增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大多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招投标、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进程,使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 [10:25]
[欧阳坚]:四是文化综合执法改革进程加快。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广东、海南、山西等8个省市基本完成了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全国50%以上的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已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明确了统一的执法主体,使执法效率明显提高、执法成本大幅度下降,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10:25]
[欧阳坚]:以上就是文化部系统改革的主要情况。谢谢各位! [10:26]
[郭卫民]:下面请广电总局赵实副局长作介绍。 [10:26]
[赵实]: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改革创新是广播影视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和全国广播影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积极推进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广播影视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我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改革情况。 [10:27]
[赵实]:第一,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三大惠民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仅十一五时期,发改委、财政部从中央财政中就为村村通工程安排专项资金86.7亿,西新工程安排110.4亿,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2.9亿,各级党委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先后采用无线覆盖、有线传输和卫星直播等多种技术手段,完成了全国所有已通电的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今年年底前将完成全国71万多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西新工程已完成前三期建设任务,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制作、播出和译制能力,西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薄弱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取得重大成效,目前全国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28条、数字电影放映队3.8万支,相当于一个乡一支,年放映公益电影达780万场次,到今年年底将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此外,积极加强广播影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在近年来先后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广播电视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0:32]
[赵实]:第二,大力推动广播影视产业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影视产品生产日益繁荣。一是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35家国有电影制片厂和29家省级电影公司已全部转企改制,地市级电影公司已转制177家,同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地方各级国有电视剧制作机构已转制58家。二是民营及社会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混合所有制及民营广播影视制作发行企业达3475家,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国有广播影视企业资源重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国有骨干影视企业和企业集团,目前已有8家影视企业上市。四是影视产品产量质量明显提升,两个效益增长较快。2009年,我国电视剧年产量超过1.3万集,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影视动画产量超过17万分钟,年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国产影视剧已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先后涌现出《建国大业》、《沂蒙六姐妹》、《唐山大地震》、《士兵突击》、《闯关东》、《潜伏》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10:35]
[赵实]:第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广播影视新媒体新业态发展迅猛。一是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向双向、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完成全省网络整合,已有160多个地市、460多个县市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二是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我国自主研发的CMMB手机电视已初步建立覆盖全国的运营体制,在全国320个城市开通运营,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广播电视覆盖网。三是加快发展互联网广播影视。全国具备传播网络视听节目资质的网站已达521家,中国网络电视台、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中国电影网等一批网络视听媒体影响日益扩大。四是加快电影数字化发展。已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同时全国已组建城市电影院线37条,包括现代化影院1826家、银幕5300块,其中数字银幕3000多块。 [10:36]
[赵实]:广播影视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大众传媒,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产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努力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0:37]
[郭卫民]:下面请蒋建国副署长作介绍。 [10:38]
[蒋建国]: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 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全行业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9%。其中,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增加值达1660亿元,占同期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1%。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总额893.3亿元,纳税总额620.3亿元。特别是数字出版发展迅速,总产出已达到799.4亿元,首次超过同期图书出版产出规模。在我国,新闻出版业不仅是文化的主阵地,也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0:39]
[蒋建国]:到2009年,我国已有图书出版单位581家,音像出版单位380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40家,各类印刷复制单位18万家,发行网点16万个,全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了450万人。当年出版图书30.2万种,总印数70.4亿册(张);出版报纸1937种,总印数439.1亿份;出版期刊9851种,总印数31.5亿册;出版录音录像制品25384种,出版数量4.0亿盒(张);出版电子出版物10708种,出版数量2.3亿张。图书出版品种、总印数居世界第一位,日报出版规模已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印刷复制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位。 [10:40]
[蒋建国]:生产规模和产出总量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10:40]
[蒋建国]:新闻出版业的飞速发展,完全得益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发展的英明决策和科学部署,指引和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进展。 [10:41]
[蒋建国]:一是全力打造市场主体,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成效显著。在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市场主体基本形成,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已占法人单位总数的96.3%。全国581家图书出版社,除盲文、少数民族文字等出版社和军队出版社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外,528家经营性出版社中有435家已经完成转企改制,93家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全国已有1069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登记或转制为企业法人。全国新华书店除部分民族地区的外,2900多家已转企改制。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成29家出版集团,49家报业集团,4家期刊集团,24家国有发行集团。在境内外上市的新闻出版企业已有41家。 [10:41]
[蒋建国]:二是大力培育公共服务主体,实施系列惠民工程,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出版社等公益性出版单位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大增强了内部活力和服务能力。一批党报党刊集团剥离了广告、印刷、发行和其他经营性资产,实现了宣传经营业务“两分开”。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打造精品力作的重点出版工程、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满足少数民族群众阅读需求的民文出版工程、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净化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等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重大工程。其中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60多亿元,建成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职工书屋、连队书屋、民工书屋38万家,惠及了数亿人民群众。 [10:42]
[蒋建国]:三是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闻出版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已经全面进入印刷和发行领域。在全国35.7万家新闻出版单位中,非公有制单位超过32.4万家,占总数的90.8%;其中,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投资印刷企业2500多家、书报刊发行企业4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印刷复制企业中分别占到84.1%和84.7%,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分别占到69.3%和80.5%。 [10:42]
[蒋建国]:四是推动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对外贸易结构逐年改善。目前,我国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物出口总量不断扩大,2009年出口图书、报纸、期刊达885万多册(份)。版权贸易逆差逐年缩小,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比例从2002年的15:1降至2009年的3.3:1。 [10:42]
[蒋建国]:当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步伐和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贡献,通过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以改革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继续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确保2010年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加快非时政类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改革,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大力整合新闻出版资源,培育一批大型出版传媒、印刷复制、发行物流集团公司和战略投资者;进一步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包括境外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业;加强资本、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新闻出版市场要素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新闻出版业市场体系等。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主要是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格局;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公共服务,扩大消费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0:43]
[蒋建国]: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新闻出版强国。这个目标,就像初升的太阳迎面而来。对此,我们胸怀激情、充满信心! [10:44]
[郭卫民]:刚才几位领导都作了很好的介绍。下面进入第二阶段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10:44]
[中央电视台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孙部长,近来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化体制改革涉及的领域广泛、情况复杂,我们今天取得了这些突破性的进展这样的成果,其背后有哪些情况或者经验值得梳理和总结? [10:50]
[孙志军]:确实,文化体制改革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既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又与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相连,文化产品本身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一般产品和商品的属性。所以,如何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处理好这些关系,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主要把握了三个方面: [10:51]
[孙志军]:一是明确定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按照十六大的部署,我们把文化单位区分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满足广大群众多样性、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我们主要是政府为主导,必须是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由政府投资提供有关的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是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这样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针对不同情况来加以实施和改进。 [10:51]
[孙志军]:二是试点先行、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局部试点,三年多的扩大试点,以及现在全面推开。先行试点主要对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市场经济条件有一定基础的,像出版、发行,包括电影等这样一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市场发育程度相对不够成熟、底子比较薄弱的,像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我们推进的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允许它有一个过程,进而保证我们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好的效果。 [10:52]
[孙志军]:三是以人为本、政策保障,确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注意总结和吸收其他领域和行业改革的经验,提出来一系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关政策规定,基本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度法。老人老办法就是保持既得利益不变。新人新办法,是按照改革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中人过度法,所谓“中人”就是在体制改革以前已经进入事业单位,以事业身份在体制改革以后继续留在企业的人员,要保证他们的基本利益通过改革不要受到大的影响。总之,通过这些年政策措施确保了改革的平稳推进。 [10:52]
[孙志军]:在今后的改革中,我们还将不断总结、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进而保证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和实施。谢谢! [10:52]
[好莱坞纪事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广电总局的赵局长,现在在中国国内是不是在讨论引进国外所实行的电影分级制度,如果引进这种制度的话,是否能为中国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电影市场提供不同种类的电影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 [10:56]
[赵实]:关于电影分级制的问题,在世界有些国家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度,但是目前从我们国家来看,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国内外的市场调查研究,我们在调研中感觉到,从理论上说,电影的分级可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但是在实践中目前还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经验,包括在国外一些发达的电影国家,在管理的过程中,市场还存在很多难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观众等进入市场、进入影院、进入网络、进入网吧看电影的情况。 [10:59]
[赵实]: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上目前还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中国目前在电影管理制度上也在不断创新,加大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力度,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合中国电影改革发展和管理的道路。谢谢! [11:00]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知道对文化系统来说,院团的转企改制是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现在院团的转制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想请教一下欧阳部长,在转制过程当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克服这些困难,下一步院团转制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怎样的? [11:01]
[欧阳坚]:谢谢你提这个问题。国有院团确实是文化部系统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国有院团改革难,一是身份的认同,大家对事业非常看中。二是基础薄,固定资产少。三是市场意识弱,长期在事业体制下运营,所以对市场不了解、对市场有惧怕的心理。四是经营管理能力素质偏低,这些都使它转制为企业进入市场带来很多困难和障碍。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中央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出台,经过多方面努力,应该说文艺院团改革虽然起步晚了一些,但是从去年开始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11:10]
[欧阳坚]:我们在整个改革推进当中,主要保两个既得利益,一是院团的既得利益,主要在财政投入、税收减免等方面对转制院团各个方面的投入不减,而且还要增加,确保转制以后院团的实际利益。二是保职工的既得利益,通过职工权益保障基金、工资补贴,以及社保等予以保障,基本养老保险费与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形成的事企差,由财政、企业、个人三方一起来补齐,这样使得转制院团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不会低于在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以此保证职工的既得利益,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得整个改革得到顺利推进。 [11:10]
[欧阳坚]:为了使国有院团转制后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我们在改革过程当中还同时加强了演艺资源的整合,培育了一批大型骨干演艺集团,同时还积极培育现代的演艺流通市场。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实现了转企改制,也使转制以后的院团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转制以后的这200多家院团创作的新节目比转制前增加了2倍,演出场次增加了3倍。 [11:14]
[欧阳坚]:下一步国有院团改革的思路是,对歌舞、杂技、曲艺、地方戏曲等市场发育相对成熟的国有文艺院团,要积极推进转企改制,争取取得更新的进展。此外,对于介于公益性和经营性两者之间的文艺院团,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文化部直属的代表国家水准、起着示范作用的院团。二类是体现民族特色、民俗瑰宝的重点院团,其中含京剧和昆曲。三类是少数市场发育还需要有一个培育过程的高雅文艺院团,比如芭蕾、交响乐、歌剧等等,这类院团要按有关程序经过审核、批准以后,可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进行内部机制的改革,形成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但这类院团毕竟是少数,按照中央的要求,更多的还是要实现转企改制,到现在为止,国有2400多个院团当中完成转制的还不到10%,所以下一步转企改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我们将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谢谢! [11:15]
[中新社记者]:想请教蒋署长一个问题,现在有很多媒体报道,中国市场上现在的畅销书不少来源于一些非公有文化工作室的策划,随着非公有出版发行企业的逐步壮大,下一阶段会不会有更多的政策对这些企业予以扶持?谢谢! [11:17]
[蒋建国]:谢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注。鼓励非公有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是中央的政策,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出版总署始终坚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现在的现状是,非公有资本在发行、印刷领域占有很大比重,在数字出版领域表现尤为活跃。至于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我们高度关注,高度重视非公有文化机构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这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对于非公有文化工作室我们提了一个原则,十六个字,叫做“积极引导、择优整合、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目前我们正在按照这样一个原则支持和鼓励这些非公有文化工作室与国有出版企业进行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非公有资本的优势,为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11:20]
[香港文汇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前一个时期在内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低级庸俗的图书和电视节目,有一些声音说这些低级庸俗的图书和电视节目出现是由于文化体制改革造成的,请问各位部长有何评论和看法?谢谢! [11:20]
[孙志军]:确实社会各方面都很关注这个问题。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出文化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进而使文化能够真正发挥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有损社会效益。在改革的发展实践中,总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但确实有个别企业,包括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其原因,我们感觉:一是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二是法制不够健全,三是管理不够到位,四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对此,我们在改革过程当中需要予以重视和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11:23]
[孙志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房、收视率、发行量应该是文化产品接受市场检验的重要指标,我们应当重视,但绝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票房、收视率和发行量,而忽视艺术品位、放弃社会责任、突破道德底线、有损民族情感。所有的文化单位,无论是事业还是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应该成为先进文化宣传的阵地,自觉地、坚决地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绝不给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的文化垃圾提供传播的渠道。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将进一步认真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文化企业。我们也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和我们一道自觉地抵制“三俗”,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谢谢! [11:24]
[北京商报记者]:请教赵局长和欧阳部长,现在我国演出市场和电影市场都非常繁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演出的盘子还是比较小,电影的票房也还没有超过100亿,其中有一个群众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票房过高的问题,请问两位,在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包括在降低租金、减免税收方面、降低票房方面,两位有什么可以介绍的? [11:25]
[赵实]:谢谢你对电影市场和电影票价的关注,这些年电影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看到电影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电影生产力的解放。我想先介绍一组数字,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个从原来的事业体制为主导向产业体制转变的时期,拿2009年和2002年作比较,电影产量2002年一年仅仅能生产100部电影,现在能生产456部,还不包括110部电视电影和60部短片。第二组数字,2002年全国电影票房还不过10亿,去年已经达到62亿。第三组数字,八年前,我们电影院只有800家1400块银幕,现在增加到1800多家5000多块银幕。这组数据说明,改革确实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电影生产力,提高了艺术创造力,而且也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正像你刚才讲到的,我们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市场需求是非常旺盛的,目前我们还存在电影产业规模还不够大、电影精品力作还不够多,特别是电影院和银幕的数量不足的问题。尽管影院建设发展很快,今年上半年已经增长了596块银幕,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我国每天新增3个电影厅,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距离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影院建设的步伐还需要再加快,包括人才队伍特别是优秀复合型人才的奇缺,包括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 [11:31]
[赵实]:票价高,主要还是发展不足的问题。现在我们要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改革发展力度,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县城、乡镇的城市影院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便捷、方便地、随时随地看到好的电影。现在在电影全行业推进公益放映,全国影院每周二实行半价制。将来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国有院线能够多安排一些公益场次,为广大观众服务,培养一些校园院线、青少年院线、艺术院线等等,采取这方面的措施来降低票价,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 [11:34]
[赵实]:我还想补充说明一点,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现在农村群众看电影是免费看的,我们的目标是一个村一个月看一场免费的公益电影。所以,现在中国政府为农村广大群众放映电影是不收费的,一年放12场,全国有64万个行政村,我们需要放映770多万场电影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到今年年底我们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还有,我们农村观众看的是流动的、露天的、数字的、高清晰度的电影,是免费观看的,不存在票价高的问题。下一步加大影院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看电影的环境和条件。谢谢你的关注。 [11:35]
[欧阳坚]:这个问题其实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老百姓很关注的问题。首先,我先介绍一些基本情况。我国现在各种演出院团、演出机构已经有3万多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演出500多万场,观众达到3亿多人次,整个票房收入大约300亿左右。刚才记者同志问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主要是在大中城市,在县城、乡镇甚至农村,实际上都有很多商业性的演出,那些演出是随行就市,绝大多数都是低票价。在大中城市为什么出现演出高票价?第一,如果是精品力作,它的制作成本就偏高。第二,在好的剧场演出,场租很贵,所以整个演出成本就比较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功能齐全、档次比较高的演出场所太少,所以一些好的剧场往往开出很高的价,缺乏比较、缺乏竞争,所以场地少是场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这样就造成很多演出不敢长期租场,可能只敢租两场或三场,而且希望在这儿演两场、三场把成本收回,所以只有采取高票价。 [11:37]
[欧阳坚]:但是高票价在一些大中城市,尤其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又能够延续,或者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实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绝大多数是政府采购或者是集团采购,这样的状况严重破坏了市场正常秩序,也使广大老百姓难以享受高品质的舞台艺术。 [11:38]
[欧阳坚]:下一步我们想从五个方面来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鼓励城市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区,都要建有演出场地。二是对公益性、主旋律的演出,在税收上实行减免。三是公益性的演出将进一步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来降低演出成本。四是调控剧场的收费标准,降低演出成本,使更多的演出院团能够在低票价的情况下多演出,通过多演出来摊薄演出成本。五是演出院线,我们现在正在推行舞台演出院线,我们已经有五六条院线建成,这些院线建成以后,一台好的节目就可以在若干个全国的甚至国外的剧场进行巡演,从而使一台演出由过去的一个新的创作剧目一个档期最多演出20场,改变为连续在巡演过程当中能演200场甚至300场,这样就能在实现低票价的过程当中收入也能增加,受众能得到明显扩大。 [11:45]
[郭卫民]: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11:45]
信息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