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谈文明创建

访问次数: 1679                        发布时间:2010-08-26

[字体: ]

近年来,合肥市文明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去年,在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位列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第15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八月的庐州大地,热气腾腾。在这里,创建的激情,犹如热浪,溢满每个角落。
  我们建设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是一个现代文明的城市。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告诉记者,没有文明创建,就没有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就没有城市形象的提升,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就难以做到形神兼备
  在孙金龙看来,文明创建的目的不只是简单地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把文明创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作为推进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环境、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凝聚力、造福人民群众的过程。通过创建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文明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到现阶段的合肥而言,就是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让文明滋养城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文明创建,也是改善当前合肥发展环境和提升省会品牌形象的战略举措。 ”孙金龙说,联系当前合肥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做好文明创建工作,其积极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城市文明程度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甚至是重要的竞争软实力。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能泛泛而谈,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提高城市文明建设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随着合肥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承办全国性的大型活动越来越多,我们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直接事关安徽形象,在这方面文明创建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建不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是要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长期贯穿于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孙金龙说,在坚持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抓文明创建,要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坚持科学发展的高度,从坚持字优先的高度,从坚持民生为本的高度,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记在心中、抓在手上。孙金龙介绍,合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十一五以来,在坚持以往好做法好经验的同时,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注重系统思考、统筹推进,注重从长远考虑、从大处着眼,不断把文明创建工作引向深入。
  据介绍,合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一方面抓住国家十一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紧密配合推进高铁、机场、港口和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基本确立了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另一方面,强攻主动脉,健全微循环,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一刻钟快速交通网。 20063月份开始基础设施大建设以来,累计投入了700多亿元,相当于九五十五时期总投资的近4倍,不仅大大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也为文明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提升人居环境上,坚持生态环保优先,精心做好水文章绿文章,累计投入近50亿元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今年合肥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95%;同时,每年投入10多亿元用于园林绿化,让市民出门500见绿、1000见公园广场。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上,以商鞅变法的精神,推进机关效能革命,开展了投融资、招投标、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土地利用管理、财政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营造了一个合法高效、阳光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在文化建设上,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对文化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合肥正在向着文化强市的目标迈进。
  文明创建,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孙金龙说,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攻坚克难,努力把合肥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健康、蓬勃向上、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孙金龙介绍,下一步重点是要做到五个突出:一是继续突出解决好民生问题,二是继续突出抓好市民素养提升,三是继续突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四是继续突出强化宣传教育,五是继续突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憧憬未来,孙金龙说,合肥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把合肥建设好、发展好,是每一个工作、生活在合肥的人的共同心愿。我们要形成同城共创的浓厚氛围,不断加快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步伐,力争早日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