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8月26日电(记者叶前)45岁的冯现学从44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通过自荐获任深圳市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成为深圳今年公开推荐选拔8个正局级官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深圳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加大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的力度,到2015年,至少一半新提拔局级以下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
相隔不到一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对外正式公布通过公开推荐选拔8名市管正局级干部。短短5天时间里,共受理了219人报名,其中69人自荐。
深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赖育坤说,从市委全体会议差额推荐,到组织部门差额考察、常委会差额酝酿,再到最后的市委全体会议差额票决,在允许毛遂自荐的同时,8名局级干部人选的确定,每一个环节都经历了差额的选拔。
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玉凯看来,官员选拔制度的完善,是近年来国家一系列规范干部任用、加强干部监督、深化人事体制改革的体现。
在通过竞争性选拔委任制官员的同时,深圳还试图打破改革开放32年后仅存的“铁饭碗”——新进公务员全部实行聘任制。中国成立以来对国家财政供养人员的管理一直是“大一统”模式,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统称为“国家干部”。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首先于上世纪80年代推行聘任制,接着在上世纪90年代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全员聘任制。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陆韬说:“无论从国家部署还是当前社会的需求来看,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都必须是公务员自身,实施公务员聘任制和分类管理改革,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今天改还是明天改,是主动改还是被迫改的问题。”
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全国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点城市,深圳在这一领域的改革始于2007年,但当时还局限在小范围探索,2007年和2009年分两批招聘了53名聘任制公务员。今年,改革在当地全面推开,所有自1月1日起新进入深圳公务员队伍的人员均实行聘任制。当地政府还在原有制度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出台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及新的合同标准文本。
与实行多年的公务员考试录用相比,今年参与招聘的大学生们不再是“入阁为官”,而是与入职企业一样,通过签订三年期限的劳动合同成为一名公共服务机构——政府的“打工仔”。
据统计,共有4万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名,34545人参加笔试,对166个职位的350个名额展开了激烈角逐。
在推行聘任制度的同时,深圳还于今年1月开始正式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将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三个类别,并为后两类建立独立的职务序列,工资待遇不再与行政职务级别挂钩。这意味着未来深圳近七成的公务员将不必再通过仕途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只要努力工作,通过年功积累就可打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为了平稳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全面推行聘任制,深圳市的改革方案继承了过去30年“增量改革”的思路,从新聘用的年轻人开始,力求通过制度的优越性来不断吸引老公务员。
为此,深圳市针对聘任制公务员退出了政府年金制度,由财政每月按其工资的8%-9%划拨年金,作为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既可以确保两类新老制度下工资待遇的平衡,又可以使公务员养老实现与企业年金和社会养老保险的对接,为公务员退出扫清机制障碍。
去年5月,《深圳综合配套总体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其中行政体制改革位居改革首位,与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实验区相比,这是深圳特有的。
“应当充分认识中央冀望深圳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一部主任赵智奎说。
公选相关新闻——
- 中共深度改革官员选拔任用方式
- 李源潮: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解析地方“公推公选”:领导干部选拔竞争性趋势加强
- 广东公布未来10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程图”
- 深圳市公开推荐选拔8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 可个人毛遂
- 深圳公推选拔8名正局级干部:在聚光灯下前行
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相关报道——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改革开放,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8月20日下午,在考察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面对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语重心长地说。
- 中央三代领导核心与深圳特区改革开放
-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原则同意
- 中国特区新使命:社会变革中的“先行先试者”
- 王荣:深圳"三十而立"再塑特区改革精神 防"未老先衰"
- 解密邓小平两次深圳视察 披露未公开细节
- 深圳特区30年9任市委书记:李灏任期最长 有一位女书记
- 从特区到新区 中国在挑战中谋局改革战略"纵深挺进"
- 深圳特区的GDP新视角 “而立之年”的扩容之举
- 从“文化沙漠”到“设计之都 透视“深圳现象”
- 深圳选出影响特区30年10大跨国公司和10大港商领袖
- 深圳特区的魅力:这里不是我们的家乡 却是我们的主场
- 深圳特区今庆成立30周年 正面临人口膨胀等发展瓶颈
- 深圳60大项目开工献礼特区建立30周年 多属上市公司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