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小学开学人满为患 农村生源流失严重

访问次数: 1446                        发布时间:2010-09-01

[字体: ]

今天是91,又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择校”问题一直是困扰一些学生家长的头等大事。日前,太和县一些学生家长反映,县城小学涌入大量附近农村学生,现在县城很多小学一个班级已接近百人,与此对应,一些农村小学生源日渐减少,流向县城小学,引发当地一些县城学生家长的不满。

  831日上午,记者在太和县第三小学看到,学校公布的新生报名时间已经结束,但家长之间的“较量”却没有结束,校园内和大门前聚集了大批学生家长。有的不断地接打着手机,有的则拿着各种手续焦急地等待,记者采访发现,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家庭住址不在本学区。

  “学校明确表示今年只招收本学区生源,但好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肯定好一些,为了孩子我们打算再争取争取。 ”站在学校的一间教室门前,市民李先生对记者说。

  据一些家长介绍,由于入学的孩子多,城区三小、四小、五小等几所知名小学的班额较大,其中部分班级已接近百人,但前来报名的人却络绎不绝。 “一方面我们要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另一方面学校的建设又跟不上,随着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区学校就形成了大班额。 ”太和县教育局副局长韩贵友对记者说。

  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太和县城区学校班额在不断扩大,人满为患;农村学校班额在不断缩减。“九十年代时,我们平均一个班六十到七十个学生,现在只有二三十个,个别班级只有十几个。原来的两个班合成一个班,后来是三个班、四个班合成一个班。”一位农村教师介绍。

  对于其中的原因,一些农村教师说,一是计划生育见成效,孩子少了;二是缺乏投资,学校留人难。据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生源素质差、教师待遇差。 “一般的老师都不愿到农村来,待遇差不说,还难出成绩。这样一来,教学质量就更差,学生流失更厉害。随着学生的流失,想出成绩就更难了。

  据了解,太和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37所,在校生达20多万人。为均衡城乡教育发展,相关部门在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抓好教育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正在实施新一轮布局调整。即:“1515工程”,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小学、50所左右的初中、15所左右的高中。 35万人口的乡镇设1所初中,13所小学;5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设2所初中,35所小学;在城区及城乡接合部新建、扩建一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有效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积极化解城镇化进程带来的难题。(曹亚伟、吴尚)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