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应教师队伍建设热点问题

访问次数: 1502                        发布时间:2010-09-09

[字体: ]

教师的待遇如何提升?“有偿家教”等现象如何遏制?学生何时不再为“择师”而择校?教师该如何正确地批评学生?我国教师素质如何满足人民受教育需求……

    第26个教师节前夕,记者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实施,就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对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进行了专访。

    教师待遇总体上逐步提高

    记者:请介绍一下我们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的工作进展?今后还将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待遇?

    管培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这是最具根本性的措施,因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最终取决于教师的地位待遇。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教师待遇总体上逐步提高。一是在基本工资标准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标准提高10%,并计入离退休费基数。二是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2009年增加财政支出1000多亿,其中,中央财政增加支出120亿元,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建立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教师离退休后可继续享受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四是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发放津贴。

今后,我们要抓紧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措施,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启动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周转宿舍,中央财政将对参与试点工作的省区给予支持。我们还要完善国家教师表彰制度,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国家奖励。

    师德建设还须结合制度环境改善

    记者: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大批舍己救学生的英雄教师涌现出来,但同时“有偿家教”等现象也引发人们对师德问题的关注。应如何客观正确地看待师德建设问题?

    管培俊:我国有1000多万教师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应该说,他们是一支最为忠诚最为敬业最为奉献的队伍。近年来,无论是汶川玉树地震等抗震救灾中涌现的英雄教师,还是教书育人楷模代表,都让我们看到了师德的光辉。他们身后,还有千千万万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长年累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高尚的人们应当对教师心存感激,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把我们的教师队伍说得一塌糊涂,不客观,不符合事实。随意讥讽贬斥教师,对于社会、对于我们的孩子能有什么好处?

    但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下,我们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师德状况的确还不尽如人意,师德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修订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力图把倡导性、规范性要求和禁行性规定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师德教育和制度建设。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和热点难点问题,明确把“保护学生安全”、“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纳入《规范》。各地和学校也相继制订一系列具体规章,如,对教师有偿家教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聘任、晋级都会受影响等等。

    《教育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加强师德建设,明确要求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我们要在大力表彰和学习宣传模范教师、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既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注册、新教师聘用、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也要将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长效机制。不少地方已积累很好的经验,有益有效,值得借鉴。

    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改变优秀师资扎堆名校

    记者:“择校”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择师。目前,我国正在通过哪些途径改变优秀师资扎堆名校的局面?进展如何?

    管培俊:择校问题很复杂。义务教育遏止“择校热”,关键之一是均衡配置师资,推进均衡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各地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配置。

教育部将主要采取六项措施,加强农村和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二是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并置换骨干教师脱产培训。三是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域内中小学编制余缺互补。四是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骨干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巡回授课,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五是发动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六是积极推动城乡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各种方式的交流,逐步形成制度。

    现阶段教师交流最大的障碍是城乡、区域之间教师工资水平的差异。随着统一的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成为现实可能。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为了避免一些国家所谓“平准化”的问题,还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

    批评和表扬学生有时同样重要,别让教师无所适从

    记者: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教师如何正确约束和惩戒学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管培俊:类似问题正在成为大众议题,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所谓惩戒,就是教师对学生失范行为予以必要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同学的不恰当的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帮助其努力改正缺点和错误。适当的批评和惩戒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充分实现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可靠保障,是维护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

    现在,一方面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另一方面,教师权益甚至人身权利受到侵犯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一些地方教师反映,不敢管理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是普遍现象。

我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评和表扬有时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的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不足。我们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迁就的做法。同时,对教师体罚甚至暴力侵犯学生的行为,也绝不姑息。

    学生、教师、家庭、学校和全社会都应当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我们理当为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创造社会舆论氛围。让广大教师消除顾虑,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模范遵守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恰当运用教师的专业权利,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对于教师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中受到的误解、委屈,我们要敢于讲公道话,不能让他们无所适从。对于侮辱甚至暴力侵犯教师的行为,我们也要伸张正义,为我们的教师撑腰。

    国标省考县聘: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佳期可待

    记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师队伍还存在哪些差距?教育部还有哪些长远政策设计?

    管培俊: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教育工作者,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同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中小学教师队伍仍存在素质不适应、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均衡等问题。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整体素质、师资配置、教师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在总结6所部属师范院校试点经验基础上,在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因地制宜地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农村学校培养大批“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合格教师。二是鼓励各地在中央“特岗计划”的示范引导下,深入推进实施地方特岗计划,不断完善农村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三是完善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国标、省考、县聘”的教师职业准入与管理制度。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并逐步建立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四是大力推进“国培计划”和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从今年起,中央财政每年支持5.5亿元实施“国培计划”,其中5亿元支持实施“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五是创新农村教师培养机制。重视加速幼儿园教师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六是健全教师编制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把中小学教师确定为公务员或公务雇员。应该说,《教育规划纲要》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举措,也是这样的取向。

    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拥有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任务,佳期可待。到那时,我国教师的城乡分布将趋于合理,教师年龄、职务、学科结构将得到改善。全国小学教师基本具备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将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中等学校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将占到较大比重。

    到那时,每个学校都能够配足配齐教师,每个课堂都能够拥有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也将逐步实现。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