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衔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加强高考加分管理工作。五部门从加分项目是否合理、加分分值是否合适、约束条件是否增加、监督管理如何加强、违规惩处如何加大等5个方面,对现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认真评估,客观、全面地审视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求各省(区、市)系统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加分资格或身份造假。我国加大高考加分打假力度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指出,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从加分项目是否合理、加分分值是否合适、约束条件是否增加、监督管理如何加强、违规惩处如何加大等5个方面,对现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认真评估,客观、全面地审视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详细
一调整奥赛、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本次奥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项目调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有关获奖学生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详细
二、防范和打击资格或身份造假
为防范和打击资格或身份造假,五部门要求各省级有关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对申请高考加分的考生资格或身份的联合审查。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规范和完善信息公开的程序和要求,加大资格考生加分信息公示力度和社会监督效度。 >>>详细
三、对组织或参与组织考生资格身份造假人员或机构一查到底依法惩处
文件还对有关违规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处理办法。对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考生的违规事实记入其电子档案。对在高考加分资格审查、公示中发现或接举报查实有严重违规行为的教育、民族、公安、体育、科协等部门工作人员,要依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公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组织或参与组织考生资格身份造假的其他人员或非法中介机构,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一查到底,坚决依法惩处。 >>>详细
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
记者:为什么要就高考加分项目进行调整和规范?
答:高考加分政策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元评价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考加分政策具有高利害性的特点,近年来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考生资格或身份造假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详细
目的:防止高考违规加分录取现象
检查:高校必须仔细核验,看考生证件以及考生照片,是否与考生所在省级招办传送的电子档案相符合,并和录取考生名册、纸质档案进行仔细核对。
调查:对涉及考生资格弄虚作假的投诉举报要认真负责地进行调查处理。 >>>详细
为了规范和完善高考体育加分工作,近日,浙江省体育局就浙江省的高考体育加分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成立了全省体育系统高考体育加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核查组、协调组、信息组,分别负责今年高考体育加分的核查、信息的发布及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工作。 >>>详细
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正式文本较征求意见稿增加了“清理和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的表述,加上这一内容,既是对高考加分的规范,也是对所有考生公平。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高考加分政策层出不穷——三好学生要加分、独生子女要加分、少数民族要加分、奥数获奖者要加分、运动员特长者要加分、航模获奖者要加分……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的加分规定,有些省市自定的加分规定有违国家政策。在一些地方,单是中考加分名目就近20类,令人不得不“叹为观止”。>>>详细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