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行政审批改革“看得见”、“摸得着”,今年10月,浦东新区的263项行政审批事项有了自己的编码“身份证”。接下去,它们将全部纳入一个建设中的数据库,接受电子信息化管理。这意味着,浦东所有的行政审批项目从设立到运行的全过程都将透明可控。
为了让浦东行政审批再“提速”,今年5月,工商、质监、税务3个部门联动,试行“一口受理、一表登记、一次审查、一网流转、一次发证、一口收费”,企业只需一次提交申请材料,即可以一次领取一照二证。直接受益的就是像旗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联动审批实现后,企业最快在1个工作日就领取到了一照两证,平均下来,4.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手续。
今年10月,浦东新区的263项行政审批事项有了自己的编码“身份证”。
这样的“提速”已经经过6次“戴着铁镣跳舞”的审改。2005年,浦东率先获批综合改革试点,中央的第一要求就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
由于改革开放后,必须配置和市场经济相符的游戏规则,如对待假冒伪劣等问题。于是政府规范秩序,出台各种标准和条例。结果,条规越多,“大盖帽”越多,但效率却越来越低。浦东行政审批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着,而审改部门的编码设置也正是针对这一现象。
经过6轮尝试、突破、再尝试、再突破的行政审批改革,“前台一口受理、中台集中交换、后台协同办理、多种渠道反馈、全程透明可控”的行政审批模式在浦东日益成熟,企业得到的是一口受理、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环境;审批人员得到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工作环境;而监察部门则拥有了程序透明、全程可控的审批监管环境。
“行政效能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低”——这是浦东综改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
信息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