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医事盘点:中国医疗改革进“深水区”

访问次数: 1526                        发布时间:2010-12-31

[字体: ]

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强。

2010年是医改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健康领域热点频出。时值年终,我们对2010年健康领域的大事进行一次梳理,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回味和思考。——编者

 

   医改进入深水区

  事件回放: 223,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出台,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

  123,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印发,明确将放宽社会办医条件,社会办医疗机构将与公立医院在准入、医保、税收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医生流动。

  12914日,国办《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连续出台,旨在规范基本药物的采购机制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最大限度地挤干药品的价格水分,打破以药养医机制,建立长效补偿机制。目前,全国已有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均价下降30%左右。

  点评:

  今年以来,医改进入深水区。所谓深水区,是指那些利益格局错综复杂而又关系全局的关键区域。

  医改是一场考量政府执政能力的民生大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指标不断攀升,社会事业发展却相对滞后,经济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长期存在。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社会结构深度调整的阶段,医疗卫生领域的弊端日益显现,改革已势在必行。

  改革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让百姓从看病难、看病贵中解脱出来,殊为不易。医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既要注重公平,又要兼顾效率。在改革初期,政府首先要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眼下,这场民生大戏刚刚开演,人民群众就是观众。观众满意了,演出才算成功。

  医生连续被刺

  事件回放:6101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连续发生两起医务人员被刺案件,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被袭;62122日,湖北省两名医生被刺。

  点评:

  近年来,医生被害事件、医疗纠纷、恶性医闹事件日益增多,部分患者维权呈现暴力化倾向,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医生是救人的职业,医患关系本应是最亲密的关系。但是,中国的医患关系为什么如此紧张,甚至屡屡出现剑拔弩张的状况?

  很多人认为,看病就是消费,只要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如果治不好,医生就是图财害命。他们往往难以接受人财两空的结果,很容易产生过激反应。从长远来看,只有从制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才能堵住医院这个社会矛盾喷发的火山口,让医患关系重新回归理性。

  8526日,本版推出医疗纠纷如何处理系列报道,就医疗纠纷维权暴力化、医疗事故鉴定、医疗官司、第三方调解机制进行调查,为医疗纠纷提供解决思路。

   超级细菌现身

  事件回放:102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了3例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的病例。其中1名老年携带者已经死亡,但其主要死因为晚期肺癌。专家介绍说,这种细菌俗称超级细菌,对临床常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短期之内没有对付这种细菌的办法。

  点评:

  超级细菌乍听是外来物种,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对它的产生贡献了一份力量,那就是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人类战胜病菌;另一方面,它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把超级细菌释放出来了。我国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不容乐观,平均每人一年使用大输液的量为8瓶,医生给病人上三素一汤”(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葡萄糖)是家常便饭。

  抗生素滥用是由药企、医生、医院共同制造的,当然也离不开患者的错误观念。只有切断利益链条,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超级细菌

  111125日,本版推出了直击抗生素滥用系列报道,对抗生素的滥用现状、原因、出路进行了报道。

遭遇血荒

  事件回放:10月底,青岛、南京、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血库告急,昆明更是出现10年来最严重血库告急,引发了各界关注,被称为血荒现象。为此,卫生部部长陈竺带头献血,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11月初,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认为,用血紧张不是血荒,内地临床血液供应的情况已快速好转。

  点评:

  血库告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不过今年献血人更少了,以至于献血量不够用了。我国献血人群90%都是农民工和大学生,为什么大部分人不愿意献血呢?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担心献血会感染疾病。这说明,献血的基本常识还未得到普及,公众的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公众对献血疑虑重重,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回应,也是引发血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把公众的献血热情引导好、保护好,才是告别血荒的治本之策。否则,明年血荒未必不会卷土重来。

  中医针灸申遗 

  事件回放:11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点评: 

  中医针灸成功申遗,是对中国乃中医针灸起源国的确认。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并非获得免死牌,也并不意味着由此就得到必然的保护。申遗成功不是荣誉,而是压力。中医针灸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助于督促我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在《公约》框架下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国家对针灸文化传承和保护研究的投入,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只是为中医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中医保护、传承和发展任重道远。

疫苗事件 

  事件回放: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山西省近百名孩子致死致残,病发前均注射过疫苗。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后认为,报道中列举的15名患儿均有疫苗接种史,但均未接种过报道中所说的贴签疫苗。调查中并没有发现贴签疫苗存在安全问题。 

  91120日,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我国对1亿多名儿童实施麻疹强化免疫。 

  点评: 

  疫苗作为一道重要的疾病防线,其功能早已被国际社会认可。但是,近年来媒体上一些关于疫苗事件的不实报道,导致了部分地方疫苗接种率的下降。 

  其实,疫苗有点,因为问题不在疫苗本身,而在于公众健康知识的缺位。作为媒体记者,需要用专业的视角反映真相,客观、公正、全面地报道疫苗事件。而作为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回应公众质疑,把疫苗接种的好事办好。 

  养生乱象被揭露 

  事件回放:5月,有媒体报道国内养生大师张悟本学历、专业头衔造假。此时,张悟本已经是一名曝光率极高的养生明星,其生吃长条茄子、每天喝绿豆汤的食疗理论,已经被广为传播,其挂号费,炒到2000元。被媒体质疑后,悟本堂被工商部门查封,其养生书被书店下架,一度变味的养生热开始降温。 

  点评: 

  张悟本是一个传奇。一个下岗工人摇身一变成了神医,是什么力量如此强大?原来他的背后有一个策划团队,专门包装养生明星。而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眼球效应,放弃了把关人的职责,成为养生乱象的推手。 

  近几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养生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很多人并不太了解何谓中医养生,希望能从图书、电视上找到一种快捷的方法。张悟本看准了百姓的需求,大肆宣扬绿豆疗法、生吃茄子法等,缺乏健康知识素养的大众信以为真,如法炮制,从而走进健康的误区。 

  其实,真正的中医养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养生的方法也会有差别。盲目追求速成,往往事与愿违。 

  520 日至63,本版推出了养生热的冷思考系列报道,从养生明星现象、原因、危害、监管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剖析,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组织多名权威专家,对某些所谓养生专家的养生观点进行驳斥,倡导树立科学的养生观。中华中医药学会以此为契机,推出11首席科普专家 

  心理健康成焦点 

  事件回放:2010123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被报道出来后,至5月底共有12名员工相继跳楼自杀,被舆论称为富士康十二连跳 

  点评: 

  富士康员工十二连跳事件,震动了社会各界。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维特自杀效应是指一个名人自杀后,往往能引起多人仿效,造成自杀率骤升的社会效应。该词源于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的主人公维特最终自杀了。小说发表不久,青年人自杀人数骤然上升,以至于政府不得不一度将此书列为禁书。 

  十二连跳正是维特自杀效应的现代版本。如果媒体在报道自杀事件的时候,多想想这个词,也许悲剧不会连续发生。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坚守的底线。 

  78729日本版连续四期推出了关注心理健康系列报道,以富士康跳楼事件折射的心理问题为由头,分别对上班人群、留守儿童、大学生群体、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进行了探讨,引发了社会对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热议。 

  整形致死引关注 

  事件回放:1113超女王贝在武汉一家美容整形门诊部接受面部整形时,不幸身亡。调查发现,主刀医生的执业地点并不是在武汉,同时,该整形机构并不具备面部整形的资质。 

  点评: 

  爱美是人的天性。很多人对整形美容存在误区,认为割个眼皮、修个鼻子是很小的手术,随便找一家美容院就做了。其实,医学美容是需要有资质的。医学美容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很多机构存在操作不规范、超范围经营、超范围执业的现象,导致美容变毁容的事故屡屡发生,很多妙龄少女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4122日,本版曾推出美丽的陷阱系列报道,对整形美容、减肥、排毒养颜、肉毒素等乱象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整个整形美容行业背后隐藏的风险进行了提示。 

  整形美容行业的问题引起了卫生部的高度重视。128,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视察时指出,整形外科是一项依靠医务人员技术多于仪器设备的专业学科,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完善相关操作规范、制定专业人员准入标准等,是保证该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医疗整形美容机构连锁管理指导意见》、《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基本标准(试行)》正在制定与修订中。(记者 白剑峰 李红梅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