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国输出地方特色精品资源
新年到来,寒假临近,50多部优秀数字影片在省级文化共享中心及各县市的支中心播放,老百姓有了好去处,城乡共享影音大餐。作为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首批试点的9个省份之一,也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试点省,从1月份开始,我省芜湖市、铜陵市、宁国市等6个市、县率先亮出“共享工程”新动作,以各级图书馆、文化综合站点为阵地,为少年儿童、中老年读者、农民工等社会群体制作传输各具特色的数字资源。
已经形成为常态化的周末或是假期电影放送,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这只是文化共享工程的一个剪影。在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的技术保障部门,记者看到,我省文化资源传播方式之一的“先锋在线”网站正在实时加载有关的文化信息资源,涉及地方戏曲欣赏、少儿百科知识、农业种植栽培技术等诸多方面。截至2010年底,我省文化共享工程的触角已经延伸到40多个乡镇、街道、社区和村级服务点,全省基层群众享受到文化共享工程提供的文化、科技、经济、卫生、教育等多种信息服务。
文化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建设体现了文化面向群众、立足基层的目标,也彰显了科技给力文化传播的局面。资源丰富、传播便捷,共享工程卫星接收系统、卫星电视网络、省图书馆数据通信网实现“三网合一”。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的体系,以互联网、卫星、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县、乡镇、村实现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担负着数字文化资源传输和制作任务的省级中心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优秀的数字文化共享资源。 ”省图书馆副馆长许俊荣介绍,献礼建党90周年的电视专题片《安徽英模》是省级分中心目前正在构思策划中的一部电视专题片。近几年来,省级分中心先后自主制作了《安徽徽州建筑》、《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红色记忆》、《安徽民间传统工艺》、《安徽花鼓灯》等数字专题片,这些数字资源也通过文化共享系统走出安徽,传播全国。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让我省所蕴藏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资源,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已经完成安徽文化信息资源和在建的资源库包括:“安徽美术数据库”、“皖南事变专题文献” 、“安徽路桥”、“安徽文化概览”、“安徽戏曲”、“安徽名人”、“桐城文派”等。
资源制作求精,文化共享求广。近年来,省级中心和基层站点在软硬件配置、信息资源制作和接收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基层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宽。2009年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砀山支中心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技术培训班,全县60多个合作社的信息管理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上工作人员及农业专家系统讲解了计算机操作知识,如何浏览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并鼓励大家通过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商务平台。
提高数字资源的质量、构建精品数字资源体系、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基础库群、充实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等,是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在“十二五”期间的侧重点。省级分中心负责人表示,整合省内资源、建立长效机制,是我省“共享工程”继续关注的话题。未来5年,“文化共享工程”将继续广泛开展惠民服务,力求构建资源丰富、传播高效、服务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体系。(晋文婧)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