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合肥市长吴存荣在合肥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合肥市2011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在这份令人期待的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更多孩子能享到优质教育资源,有更多老人能在家“享清福”,有更多患病家庭获得救助。今后的合肥会令市民感到更加骄傲: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家门口就可以逛公园,买高端百货不用羡慕大上海。
更多孩子享优质教育
报告摘要: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新建和改扩建168中学东校区、和平中学等9所中小学,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
“今年要是建了和平中学,我家孩子明年上初中就能就近上学了。”昨天,家住合肥瑶海区长江东路上的魏强国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优先发展,感到非常振奋,之前他和附近的一些家长为能让孩子上38中费尽心思。
合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新建和改扩建的9所中小学包括瑶海区和平中学等2所、蜀山区望江路中学等2所、庐阳区产业园1所、包河区3所,另外还有168中学东校区的建设,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随着合肥一些新小区的不断开发,人口不断增加,一些老学校生源压力很大。”瑶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建学校主要是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前在和平路这一片只有38中,但38中的容量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周边需求,此次新建和平中学设置48个班,能容纳2400多人,届时肯定会把区内的一些优质师资力量进行调配。另外瑶海区今年还要建新漕冲学校,弥补大兴镇一带教育资源不足。
老人将在家“享清福”
报告摘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建设18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4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
合肥市老龄委办公室的阎宏告诉记者,这个养老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的老年公寓,而是更注重居家养老的概念。“所谓居家养老,就是由街道或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站这样一个平台,由街道或社居委联系供应商,提供与老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服务,老人需要家政、医疗等相关服务,只要到所居住社区的养老服务站,甚至打个电话就能得到解决,非常方便”,阎宏告诉记者,“随着政府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合肥生活的老人们就能享受到这种便利。”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给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养老服务带来严峻挑战,对不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来说,怎么才能生活得便捷、舒心,是个不小的难题。而对于合肥老人来说,打个电话,就能在家“享清福”将不再那么遥远。
城镇居民“老有所养”
报告摘要: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逐步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和医疗保险异地结算。
前几年跟女儿把户口迁到合肥的吴大妈现在什么收入都没有,只能完全靠女儿养老。今后,像吴大妈这样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城镇居民也有养老保险了。
城镇职工有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而农民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但是在城市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年龄较大、没有职业,这些群体一直是养老保险的“盲区”。
“超过60岁以上、没有参加市一级养老保险或省行业统筹养老保险的人大概有多少现在已经摸底搞清楚了。”昨天,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他们已经进行过调研,今年将在国家及省相关制度建立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城镇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让这些城镇居民“老有所养”,也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进出“东大门”更方便
报告摘要:继续大力推进出城口道路建设,确保新蚌埠路二期、南淝河大桥、合店路二期完工通车,推进环巢湖道路、合白路、合马路改造工程,新建莲花路跨派河大桥。
“如果合店路能尽早修好,我们进出合肥就更加方便了。”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合店路二期将于今年完工通车,家住肥东县城的经营户陈先生高兴极了,因为路修好后,他往合肥市区送货不用再绕路了。
合店路作为合肥市七条出城口道路之一,是联系合肥中心城区与东部组团以及东向交通的重要通道。由于一直在维修,很多从“东大门”出城上高速的车辆只能选择从包公大道等道路绕行。
从2006年开始,相关部门开始对合肥出城口道路进行整修。去年7月,这条东向出城的“老大难”路终于开始维修。跑合肥至滁州客运班线的刘师傅说:“如果这条路修好,将比原来节省近半小时。”“这些出城口道路原来路况就比较差,再加上重型车辆的碾压,路面破损比较严重。”合肥市公路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新蚌埠路二期将完工,同时环巢湖道路、合白路、合马路等其他出城口道路也将改造施工,“合店路二期7月将完工,加上裕溪路高架也将通车,今年到下半年,从东边进出合肥,路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条条大路通我家
报告摘要:继续推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淮海大道、临泉东路、方兴大道等骨干道路,同步实施下塘路、皖河路等支路网工程。
前些天,合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上就提出,未来五年,合肥将分批修建500条支路。“目前已经确定了今年将要修建的一批。”合肥市建委的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连接长丰的道路,合肥中心城区连接周边郊区的道路也将越来越多。合肥郊区的市民别着急,马上就要开工建设的淮海大道、阜阳北路、临泉东路、方兴大道等骨干道路,还有下塘路、皖河路、枞阳路等支路,这些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形成一张张路网,分布在市区周围,同时和市区的路网连成一体,使得周边市民的出行更加快捷。“不仅是路多了,路况也好了。”据合肥市建委负责人介绍,新修的骨干道路和支路路网,都将按照城市道路的标准来修建,“路宽且平整,条条大路都能相通。”
棚户区加快改造
报告摘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公租房及廉租房建设力度,加快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工作。
“住进楼房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家住奥林花园三期的钟大爷对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实惠是感受深切。“我们就是城中村改造的最好例子。”钟大爷说,他原来居住的五里岗是最早进行城中村改造的,“以前环境差,治安差,居住条件也差。现在住楼房、逛大超市、还能在公园里散步,生活质量比原来好多了。”
今年,合肥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21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57个,总建筑面积170.82万平方米,总户数27896户,其中,低收入家庭6401户,低保家庭1324户。
除了近几年完成的改造项目,还将有更多城中村和棚户区被纳入计划,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将得到改善。“不仅是有了新房子住,周边还有公园、园林、学校、超市等众多配套设施,精神生活也得到提高。”相关人士透露,更多城中村的居民都将能住上宽敞楼房,享受城市生活。
因病致穷也能获救助
报告摘要:加大医疗救助力度,积极探索“支出性贫困”家庭救助工作新模式,建立市、县(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筹资标准及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昨天下午,合肥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程永发处长给记者解释了“支出性贫困”的概念。“‘支出性贫困’就是指家庭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却因为家庭成员患疾病等‘刚性支出’造成贫困,而这部分家庭往往面临着各种保障无法覆盖的窘境。”“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感触颇深,一些有病人的‘支出性贫困’家庭,甚至比身体健全的低保户还要困难,”程永发表示,目前合肥已经开始试点对“支出性贫困”家庭实施补贴,针对收入低于低保线1.5倍的“支出性贫困”家庭,给予适当补贴。“尽管刚开始试点的时候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认为这是违规行为,但结果证明是成功的,许多‘支出性贫困’家庭切实得到了帮助。”程永发表示,在当前新形势下,救助制度必须要与时俱进,这是趋势,可以让更多不同的困难群体享受到救助。
商场买大液晶更便宜
报告摘要:大力推进京东方8.5代线、赛维LDK、长安汽车合肥基地、友达光电、合肥电厂6#机组、中盐化工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知道不,等到咱合肥的大液晶屏生产出来,液晶电视就更便宜了。”看着商场里琳琅满目的电视,合肥市民徐刚对新站区的平板基地建设一直充满期待。他觉得,《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不仅仅关系到整个城市工业的发展,也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单地说,京东方四代线能生产手机屏幕那么大的液晶屏,八代线就能生产出35寸的液晶屏,也就是老百姓常看的液晶电视使用的屏幕。”合肥市发改委主任王厚亮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来说明京东方8.5代线带来的变化。除此之外,赛维LDK、长安汽车合肥基地、友达光电、合肥电厂6#机组、中盐化工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将陆续在今年开工。“现在的合肥,城市形象和工业实力都已经大变样了。”徐刚说,他对合肥的未来充满信心。
政务新区不愁商业配套
报告摘要:加快政务文化新区重点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商务区功能。
对于家住政务新区的周淼来说,这几年周边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大,四年前刚搬过来“的时候,小区里住的人不多。有时候晚上回家,一栋楼也就几户亮着灯。”随着政务新区的发展,周淼发现邻居越来越多,商场、超市、酒店等商业配套设施也与日俱增。刚过来的“时候,买瓶水都不容易,现在超市已经开到我家楼下了。”
而2011年政务新区商业的发展速度,显然要超过周淼目前的期待。“从今年开始,我们将特别注重商业、商务中心的引进和建设。”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建设指挥部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冷华恩告诉记者,本周末将有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在政务新区集中开工、集中签约,“这些现代服务业企业,都选择在政务新区建大型的商业中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政务新区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将越来越完善。”
买高端百货更加方便
报告摘要:继续加快推进新老城区中央商务区及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改造,引进高端百货和知名连锁超市,改善购物环境,提升商业规模和档次。
在合肥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赵明明是一个典型的白领,对逛商场她更是深有感触,商场不少,但是顶好的商场却不多。“以前总是只有步行街附近几个商场可以逛,非常单调,后来也经常去元一那边,但是总觉得合肥缺少高端百货店,很多大品牌有时还要去南京或者上海淘。”赵明明告诉记者,去年万达开业以后,本来以为逛商场多了个去处,没想到周末到那边一看,真是人山人海,逛完街,连去吃个饭都要排队半天,这说明合肥的消费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她说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合肥能多引进一些高端百货,这样以后逛街不仅选择余地大,也不用太挤了。
家门口逛公园不再难
报告摘要: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重点实施一批森林生态廊道和城市生态公园工程。建设天水公园、菱湖公园、繁华公园、陶冲湖公园一期,提升改造大蜀山森林公园,启动合肥植物园扩建工程。
“你看看东边,我刚过来的时候还是一片荒地,现在已经是一个快建好的公园了。”住在新站区蓝领公寓的朱良伟,站在门外的阳台上,指着几百米外的天水公园对记者说。对于他和室友们来说,蓝领公寓虽然位置偏了点,但住着挺方便,“要是配套设施再齐全一点,环境再好一些就更好了。”
朱良伟的愿望,代表着不少合肥市民的想法。建设“森林城市”,是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性特大城市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合肥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合肥在2011年将新建多个公园。除了春节前后即将完工的天水公园,在距离蓝领公寓不足
除了不断增多的“新园”,两座“老园”也将焕然一新。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洪家友告诉记者,大蜀山森林公园将在春节后进行升级改造,合肥植物园在今年里也将扩建。
更多村民“变身”社区居民
报告摘要:深入开展第三批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力争三县25%的建制村转变为社区。
记者在长丰县采访时,村民说:“农民也好,城里人也好,不是咱最关心的。咱关心能带来啥实实在在的好处!”
合肥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张健处长对此做了解读,“建制村转变为社区是当前大势所趋,好处很多,首先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硬件的改善,”张建说,道路更好了,对提高百姓生活质量肯定有好处。
张健告诉记者,这种转型还有其他显而易见的好处,“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居民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随着社区警务室的设立,治安环境也会更好……”
合肥旅游将留住更多人
报告摘要:培育旅游航线、引进航空基地公司,打造一批旅游综合体,建设国际滨湖旅游目的地。
“外地同学到合肥出差,问有啥好玩的地方,我向他推荐了李鸿章故居、包公祠,后来想想都是一个小时就能逛完的地方。”在合肥一家大型企业上班的闻武觉得,旅游业很能带动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能代表这个城市的文化,“最好有一些景点,能让游客在合肥过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闻武很好奇,“滨湖新区发展旅游业,它有什么好景点?”
“今年滨湖新区将有四大馆准备投入使用,分别是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新馆、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合肥美术馆。”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洪玲揭开了谜底,“还有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简单地说,喝、吃、玩、乐、购这五个方面,咱们滨湖都会有。”
除了这些,合肥还准备引进一批航空基地公司。“比如中航、海航等,它们的航班要把合肥作为始发地,而不仅仅是一个中转地。这样游客来到合肥后,就可以选择在合肥过夜。”合肥市发改委主任王厚亮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在与国内的航空基地公司洽谈,争取2011年能进驻几家大型的航空基地公司。(孟洋、王天昊、吴碧琦、夏丽霞)
信息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