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扫屋宇而后扫天下

访问次数: 2883                        发布时间:2011-01-19

[字体: ]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15岁时,曾经独处一个庭院习读诗书。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院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即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这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感悟之余,薛勤劝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激励他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那么陈蕃听还是没有听薛勤的劝说呢?我想,他是听了,而且实实在在地做了,否则的话,他后来不会善待贤才,更不会有很大的作为。

陈蕃在20岁刚出头时以举孝廉入仕,之后,逐步为官,直至后来灵帝时官至太傅,录尚书事。他忠君、报国、辅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体现了一位忠臣的拳拳心志,也体现出他尊重贤才的风范。

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首篇中,就写到了陈蕃的事:陈蕃的言论为士人的准则,行为是世人的模范。他一走马上任,就有澄清天下污浊现象的大志。做豫章太守(今江西南昌人市)时,一到任,便询问徐孺的住处,想先去看望他。主簙报告说:“群众的意思是想请您先进官署。”陈蕃说:“周武王前往商容住的里巷俯身凭轼致敬,忙得连席子也无暇坐暖。我依礼尊贤,有什么不可以呢?”

唐人王勃在他那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中有两句话:“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其中,徐孺下陈蕃之榻,也是说陈蕃敬重徐孺的故事。徐孺是东汉豫章人,为人高洁,不肯为官,陈蕃对他很敬重。当初,陈蕃还在做豫章太守时,就请过徐孺出来做事。陈蕃一生不喜欢应酬,更不招待宾客,然而,只有对徐孺例外。他每次请徐孺过来,两人相谈甚欢,忘了时间。为此,陈蕃特意给徐孺准备了一张卧榻,让他留下过夜。等徐孺一走,陈蕃就把卧榻悬挂起来,直到徐孺再来,他才放下来。

陈蕃在汉顺帝即位时,因太尉李固的举荐而走上仕途,因此他深知人才对国家的重要,在做尚书令时就力荐天下名士。这些人包括豫章人徐孺、平陵人韦著、汝南人袁闳、阳翟人李昙、安阳人魏桓等。但他所荐之人因不愿给昏君为臣,一个也没有出来做官,可惜了陈蕃的一片苦心。然而,从这里也能看到,东汉末年,世风已乱到多么危险的边缘。即便如此,陈蕃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依然苦苦地支撑着,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捐躯死国,身首异处,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大丈夫当扫除天下”而事未竟的悲壮。(宁国市编办   陈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