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社会化,晚年有保障

访问次数: 1332                        发布时间:2011-02-06

[字体: ]

记者大年三十走进铜陵铜庄老年公寓,看到22位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89岁高龄的潘亚男奶奶既爱美又爱热闹,戴着一顶织有玫瑰花的网眼帽,看到记者来,特别高兴,主动提出唱一段京戏。只见她拄着拐杖,挺直腰板,端坐运气,一板一眼、声情并茂,唱将起来:“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

  “现在天冷,如果天气暖和,你们还能看到奶奶们在楼下扭秧歌跳舞呢!”厨房里,院长陶爱国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忙活年夜饭,“我们这儿共有40位老人,平均年龄84岁,光90岁以上的就有四五个,工作人员都回家过年了,我们全家上阵,和老人们一起过年!”记者环顾四周,熏鱼块、藕圆子、肉圆子、蛋饺,各色好吃的应有尽有,让人垂涎。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闲庭信步,踱到厨房,问今天有什么好吃的,陶院长笑盈盈地答道:“今天有青鱼,还有您最爱吃的米粉粑粑!”

  一旁的铜陵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崔四平介绍,这是一家民办非营利性托老机构,口碑不俗,在全市托老机构中入住率最高,达到100%,老人每个月只要缴780元,公道实惠,服务又好,后面还有很多想住进来的老人排着长队……

  陶爱国介绍,自己原先是铜陵有色的下岗女工,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经营这座老年公寓,9年来,她先后三次装修公寓,自投资金80万元,竭力为老人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与老人们结下很深的感情。老人们也把陶院长当成自己的亲闺女。这不,93岁的徐学清老人正在跟前来接自己回家过年的女儿讨价还价:“三十晚上我回家吃过年夜饭,还要回来和大家一起过大年!”记者采访的短短半个多小时里,老人们非常健谈,你一言,我一语,要么唱歌,要么和记者开玩笑,还出脑筋急转弯题目。这是一群快乐的老人,他们的高龄、他们的开朗,完全改变了以往记者对托老机构的印象。

  崔四平说:“社会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养老及其相关问题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推进老年福利事业刻不容缓。”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26%;在未来20年里,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的速度递增,养老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铜陵市在推进社会养老福利事业领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07年铜陵就提出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2009年更将城市社区养老托老机构建设列入市级民生工程,明确政府采取资金补助的方式,每增加一张床位补助1万元,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托老机构建设,像铜庄老年公寓这样优秀的民办托老机构就是我们扶持的对象,他们可以分期获得政府近40万元的补贴。同时我们也加强管理与规范,明确政府资助的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非营利性。”(冯珉 林春生)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