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我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注重制度创新,努力选准用好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科学考“德”,让软指标硬起来
【典型案例】
去年以来,芜湖县探索干部考德途径和方式,实施干部社区问德制度,力求把干部之德考准评实。“在明确考德范围基础上,我们细化问德评价标准,将之划分为‘是否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等10项内容,每项内容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次,分别赋以相应分数,进行量化评分。 ”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
让干部的德“看得见、摸得着”。在考德方式方法上,芜湖县一方面注重日常写实,从社区离退休干部、社区干部及物业管理人员中聘请干部监督信息员。另一方面,每半年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随机走访等方式,考察领导干部在社区的口碑,每年开展一次专项考察评议活动,依据干部问德标准10项内容,对干部表现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芜湖县委组织部明确专人定期对干部的美德、失德情况进行梳理存档,建立干部社区表现档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诫勉,并将结果记入干部年度综合考察,作为干部确定等次、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创新成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如何破解标准空泛、方法简单、无从察德等问题,是能否考实评准干部之德的关键。各地明确概念、细化指标,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通过完善考察办法,改进评价方式,拓宽考察渠道,全面深入进行考评,增强考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德成为“第一道门槛”,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
注重基层,干部选拔新导向
【典型案例】
早在2008年,我省即开展破冰之举,在六安等地试点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当年,全省有65名村干部通过考试,跻身公务员队伍。去年,在试点基础上,我省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拿出42个名额专门面向村干部招考,纳入全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一并进行。此举受到了村干部的普遍欢迎:“省里每年都专门拿出名额,定向从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让大家在基层干有奔头、有干头、有盼头,激发在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 ”
【创新成效】
“良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行伍。 ”基层是培养干部、历练人才的最好课堂,我省坚持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在一线发现干部、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选拔干部。2001年以来,我省先后五次选派16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职。 2010年,我省出台《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暂行办法》,规定省、市党政机关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分别不低于60%和50%,省、市两级机关近三年已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2696名,累计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200多人,逐渐形成机关干部从基层来、优秀人才到基层去的良性机制。
“赛场竞马”,不拘一格用人材
【典型案例】
去年2月底,经过笔试、面试及组织考察层层筛选后,我省公推公选的27名厅级干部脱颖而出,走上新的领导岗位。这是1995年以来,省委直接组织的第16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如今,像这样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成为我省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竞马”,是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亮点之一。十多年来,省委直接组织开展16次公开选拔,公选了178名厅级干部,是全国公选厅干批次最多、持续性最强的。边实践、边完善,我省不断改进制度,扩大公选职位范围。在第16次公推公选中,首次将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副部长等重要职位纳入公选范围。公开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广泛参与、差额票决等做法,提高代表性、扩大参与面、增强科学性。 “到2015年,我省新提拔的厅级干部,三分之一要通过竞争性选拔。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创新成效】
以实绩评干部、以民意用干部、以竞争选干部,全省竞争性选拔干部深入推进,拓宽了组织上选人用人的路径,给优秀干部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遇,也激发了干部学习提高的内生动力。据统计,10年来,各市县共开展公开选拔370多次,选拔县处级干部650多人,乡科级干部1700多人。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公开选拔、竞聘上岗成为干部职务晋升重要方式,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渐形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干部保证。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