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2月13日电(记者侯雪静)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13日在北京强调,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一直坚持的机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的最好选择。但他同时也指出,在改革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时机。
易纲是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13日举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影响评估”课题成果发布会上说这番话的。
此次发布会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交通银行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课题团队发布了刚刚于2010年底完成的“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评估”研究课题成果,易纲对课题组的成果表示肯定。
课题组专家指出,人民币汇率改革所采取的渐进式策略是正确的,一次性大幅升值既无必要,也不可行。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介绍,该课题以政策评估的方式,对2005年启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宏观经济、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动、外向型产业以及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卢迈表示,从产业层面来看,汇率调整没有对我国银行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对促进外向型企业升级转型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外向型企业对汇率调整的承受能力要好于许多人的预期。
卢迈强调,在“十二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汇率作为一种关键价格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同时他强调,汇率不是影响宏观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唯一因素。应继续深化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同时汇率改革应和工资制度改革、价格改革、资源税改革等一篮子措施进行综合配套。
相关链接
2011年人民币汇率政策“新路线图”
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清晰体现出双向波动的特点。按照央行工作会议对2011年汇率政策的定调,“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增强汇率弹性”显然是今年汇率政策最大变化。而在中国稳物价重任之下,为缓解通胀,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步伐将加快。面对新的形势,2011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究竟是多少?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具体又该如何实施?汇改和外贸之间又该如何平衡? >>>详细
对人民币汇率要客观理性看待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的既定政策,这一机制符合中国长远和根本的利益,我们会继续按自主原则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大量事实已经表明,人民币汇率并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也不会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我们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中国政府也从来没有通过所谓的汇率操纵从国际贸易中获利。我们希望有关人士能够客观、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详细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