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在抗旱一线的老教授

访问次数: 1356                        发布时间:2011-02-15

[字体: ]

忙碌在抗旱一线的老教授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13播出

 

眼下,一场抗旱保苗的攻坚战正在华北、黄淮小麦主产区全面展开,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记者在安徽受旱的麦田里,遇见了一位年过八旬的老教授胡承霖。

  “黄的地方1020斤尿素,其它地方施10斤到15斤都够,不要平均,要看苗,凡是黄的地方多施一点肥料有好处。 ”这位正在给农民传授受旱小麦施肥方法的老人,就是安徽农业大学的胡承霖教授。今年开春后,安徽大部地区仍然没有出现有效降水,这让82岁的小麦专家胡承霖坐不住了,他最担心部分农民对眼下旱情认识不足,产生靠天等雨的想法,错过小麦浇返青水的时机。大年初四,胡承霖就坐上长途汽车,赶到了300多公里外旱情较重的安徽亳州市。

  记者问:“这次过来跟家里面打招呼了吗? ”胡承霖说:“家里面知道,我头一天就说我要出去。”记者问:“家里人有意见吗?大过年的。”胡承霖说:“没有什么,我老伴也知道我这个性格,以麦子生活为主,其它都是次要的,他们都知道这个情况,可以理解。 ” 记者问:“为什么不让援助的地方派车接一下呢? ”胡承霖说:“我不要他们接,他们工作都很重,他县里头市里面就两部车子,他送我一个师傅跟着我到合肥来回要一天多,他的工作就耽误掉了,而且我坐公交车也很舒服,又节约。他们来回一部车子相当于四个人的费用,那又何必呢?浪费了。 ”

  记者很关心这么辛苦,教授的身体能受得了吗?胡承霖说自己身体很好,能骑自行车,买30斤米拎到三楼没问题。凭着自己的好身体和责任心,82岁的胡承霖在三天时间里走了六个乡镇,不停地动员农民要抓住农时抗旱保苗。 “我搞了一辈子粮食,我有这个责任的,要把这个责任尽到底。 ”胡承霖说,现在采取肥水齐攻的措施,抗旱保苗是有希望的。

  记者从胡承霖随身带的物品发现,随时下乡、拔腿就走已是这位老教授长年养成的习惯。 “这是换洗的衣服,毛巾,茶杯,一个笔记本,一个电话簿,平时这些我都放在家里面,一拿就走了。 ”胡承霖说。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