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名师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访问次数: 2193                        发布时间:2011-03-08

[字体: ]

高考数学试题今年可能更灵活

  ◆数学篇

  合肥一中杜明成

  □考点变化

  今年我省的《考试说明》作了微小变化,删除个别难点,题型示例减少两题,部分样题更换,更换的试题明显更灵活,数学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及五大数学能力要求体现更到位,预示今年我省高考数学试题或将更加灵活。

  文科和理科数学相同的一处变化是都在题型示例前加了如下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特编制下列题型示例(题型示例由近年高考试题组成供参考,所列样题力求体现试题的各种题型及难度,它与考试时试题的题序安排、考察内容、难度没有对应关系)。 ”这处变化体现了人文关怀,因为《考试说明》的制定和命题人毕竟是不同的两组人。此外,与去年相比,数学科目在考点上还有变化——文理科数学都删去概率中的其一考点,文科删去了几何概型,理科删去了超几何分布。

  □备考攻略

  如何应对2011年高考的新变化?一句话: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研读安徽《考试说明》及剖析近三年安徽高考试卷考点覆盖情况可以看出如下的一些特点:

  1、侧重于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内容的考查: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也是高考所考查的重点。

  核心知识是不会有意识回避的,诸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函数简单的变形、不等式的应用、等差(等比)数列、曲线与方程(直线、圆、椭圆)、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几何体的有关计算、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在每年的试题中都会重复考查,相信在2011年的试题中也会有所体现。

  2、侧重于必修模块的考查,文科考试范围仍是:必修15、选修1-1、选修1-2,列入理科考试范围的仍是: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绝对值不等式)。我省试题通常必修约占70%,选修约占30%,从模块可以看到三年来高考数学试题中必修模块的内容所占的权重比较大一些。这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2011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做法,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有所侧重。

  3、侧重对课标新增内容的考查:所谓课标新增内容包括算法、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独立性检验、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定积分、推理与证明、参数方程、极坐标、条件概率等,此外还有一些新增加的概念,如函数零点、两点分布等。

  4、考生还需要关注一些尚未出现在试题中的知识点——必修1:幂函数、二分法、函数值域、函数模型的应用;必修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球的面积与体积、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3:系统抽样、对立事件、互斥事件;必修4: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扇形面积、正切函数图像、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必修5: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数列求和(裂项法);选修2-1: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选修2-2:类比推理、复合函数求导、导数与切线、共轭复数;选修2-3:两点分布、二项分布、独立性检验;选修4-4: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压缩变换、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

  □题型猜想

  2011年安徽高考主干知识考查题型猜想:

  1、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性质图像;设计三角形、向量的综合问题。

  2、概率统计:概率与统计问题主要考查随机想象、或然与必然的思想。文科考查概率计算,理科考查概率计算和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3、立体几何:考查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计算距离、角度、面积、体积的相关计算。检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联系空间向量,转化为代数运算问题。

  4、解析几何:2011年解析几何注意可能考查:双曲线、求动点轨迹(椭圆)方程(参数法)、直线与椭圆关系。其中,平面解析几何高考命题特点为题型相对稳定,一般考查一个小题,一个大题,文理科差异明显;一个小题着重考查基本概念与性质,一般会是很简单的题目,从内容上考查点有(1)直线(方程、斜率、倾斜角、夹角、距离、平行与垂直、线性规划)(2)对称问题,(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圆锥曲线的概念与性质,(5)解答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综合性,难度也较大,但入口一般较浅,即第一小问容易得分,(6)坐标系联系了代数与几何,解析方法是其本质所在,重点考查曲线的方程的探求、方程的曲线的性质,轨迹问题、参数范围、定值问题、存在性问题、最值问题是常见的考查热点,新考查避免出现韦达定理的题目,望引起关注。

  5、数列、不等式和数学归纳法综合考查,是典型的安徽特色,每年都展现数学思维精彩之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是考查的热点,数列通项、数列前n项的和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考查的热门话题,与比较大小结合、与不等式证明联系常考常新。文理科的区别较大,理科多有出现在压轴题位置的卷型。

  6、函数、导数与不等式:函数是数学的主体知识,是考查的核心内容,与导数结合,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参数取值范围的探求,对参数的分类讨论以及代数推理能力是考查的热点之一。

  默写篇目和题型示例有变

  ◆语文篇

  合肥一中尹德余

  □考点变化

  语文《考试说明》和去年比极其稳定,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没变化,只是要求默写的古诗文篇目和题型示例有变化。

  默写篇目一是增加了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中的4篇古诗文,二是对2010年《考试说明》中的默写篇目作了调整。考点题型示例有变化,增补了2010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更具新颖性,更能体现考试内容的能力要求。

  □备考攻略

  1、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示例”题目要扎实地做一遍,对照题型示例认真领会考纲精神。

  2、新增的默写篇目要切实背准确、记牢固,特别是篇幅长、记诵难度较大的古诗文。

  3、准确查漏,切实补漏。考生要认真分析高三以来的模考试卷,对自己在一轮复习中暴露出来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漏全面梳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二轮复习计划,如果自己把握不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这些工作。

  4、构建完整的高考答题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高考考点、考点所包容的知识、能印证相关知识的高考真题等几个部分。

  5、要更加注重答题技术的细化,特别是主观性试题答题的规范性。

  6、关注社会生活,积累新鲜的作文素材。

  7、提高研究试卷的水平。要选好题,精做题,研究试题。

  □应试技巧

  对选择题要从两个层面研究:针对的考点是什么?错误选项是怎样设计陷阱的?

  对主观题要从四个层面精心研究:针对的考点是什么?题目是如何呈现的?标准答案是怎样生成的?自己的思维和答题套路有什么差距?

复习主攻中等题

  ◆英语篇

  合肥一中李晓雯

  □考点变化

  今年我省《考试说明》英语学科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考试说明仍将依据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在对试卷难易度比例的描述中,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度题,以中等题为主”。不同点有以下几点:

  1、在“附录一”中提供去年高考卷中典型试题分析,并提示难度系数,主要是帮助考生进一步了解和全方位地感受高考,避免复习迎考中的盲目性,有助于减小考生应对高考的压力和恐惧感。

  2、主从复合句中的同位语从句没有列入语法项目表。

  3、增加几个常用词汇:cell, certificate, globe,mobile,pray。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方面和去年保持一致。

  □备考攻略

  单项选择是语言基础知识的基本载体,通过语境考查语法、语言知识,同位语从句在单项选择题中不再考查其用法,但在阅读文章中仍有可能会出现。

  完形填空20个选项中有大多数题目属于中等或以下难度,正常判断即可,有45个填空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短语搭配、词语比较等解题策略进行判断。

  阅读理解题总体难度控制在0.45左右。根据2011年高考试卷命题原则和考试说明,阅读题读懂文章是前提,审清题目和选项是关键。

  任务型读写是2009年加进的新题型,《考试说明》中要求“考查考生对文中有效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对阅读信息二次加工的准确性。 ”任务型读写的特点是:表格概括短文重要信息;有序排列;实词为主;大多数词需要不同层次的信息转换和提炼,少数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的词,也需要考生对原文的充分理解和归纳。该题目属于能力型题目,区分度较大。

  书面表达也是能力型题目,《考试说明》中书面表达要求考生:(1)完成规定任务;(2)覆盖所有内容要点;(3)表达方式多样化;(4)意义转达的有效性;(5)书写语言的规范性;(6)话题为学生熟悉,有话可说;(7)简明提示,情景真实;(8)半开放性,给考生提供充分拓展的空间。

  在写作方面,考生要认真审题,切忌遗漏要点。考生可以背一些范文,积累好的语句,多使用常见的关联词使文章通顺流畅,平时还要多关注热点话题,如和谐、互助、友爱、环保、人文、情亲等。总之,要勤动笔、多练习写相关话题的作文。

  选修一有增删

  ◆历史篇

  合肥七中李艳宋华俊

  □考点变化

  与去年历史科目的《考试说明》相比,今年《考试说明》只有1处范围变化和12个题型的调整。

  考试范围方面,必修内容基本与去年保持一致,今年只是在选修一上略有微调,删除“明治维新”,增加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内容。从题型示例上看,选择题有例4、例5、例8、例9、例11、例12变化,非选择题有例3、例4、例7、例8、例10、例12等几处变化。

  □备考攻略

  根据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及调整的题例来看,考生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1、夯实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立足主干知识,建立本学科知识体系。如果一轮复习按照教科书顺序,那么第二轮复习建议按通史的备考模块则更为科学。

  2、关注即将进行的合肥市“二模”考试。 “二模”试卷中应体现《考试说明》的变化,特别是增加的内容如“欧洲的宗教改革”,考生应给予足够重视。

  3、从题型示例的变化看,应关注“史学方法”类试题,加强对史学理论知识掌握,加强对图表类(图片类、折线图和柱状图、数据表格类等)进行完整、准确地解读的能力,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解读。

  4、从题型示例的变化看,应培养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加强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关注热点。今年周年大事有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等,考生要特别注意对长效热点关注,复习时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

  6、关注“社会史”,同时注意本省史情,注重乡土文化。

  微调目标和范围

  ◆地理篇

  合肥七中张祖科

  □考点变化

  今年地理科目《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和考试范围略有调整,一方面强调了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表述更精练、准确、科学。

  考核目标的变化体现在——考试目标和要求中,在描述上与往年有所不同,如:增加了“强化知识的变式”,将“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按题目要求作答”中的“地理现象”删除了,更强调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的考查;第二大项中的第三小项和第四小项进行对调,对地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有所减弱。

  考试范围的变化体现在——

  1、自然地理部分(地理必修1):将“地壳物质循环”调整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强调“循环运动过程”;将“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调整为“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在表述上更明确了;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调整为“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更强调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对资源利用的程度有所不同。删除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人文地理(地理必修2):删除了“人口与城市”中“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将“农业”和“工业”的所有考查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对调;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更强调每个人的行为。

  3、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必修3):将“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调整为“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合理开发区域资源的重要性。删除了“数字地球的含义”。

  4、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删除了“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影响”。

  5、世界地理:“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等的主要特征”调整为“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及其主要特征”;新增“对地区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贸易等情况”。

  6、中国地理:新增“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备考攻略

  1、强化区域地理复习,不仅要能进行准确定位,更要能把所学的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落实在区域中。

  2、详细复习安徽省地理,建议安排一周时间复习安徽省的地形、气候、资源、自然灾害、工农业生产情况、城市分布、产业转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3、关注国际国内地理大事,如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研发、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国高铁建设等。

  4、熟练掌握五大自然地理规律,准确运用四大人文区位理论。

  5、重视在世界、中国、安徽乡土地理中都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6、重视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如地形、气候、河流等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关注民生发展

  □考点变化

  ◆政治篇

  合肥七中刘岩

  2011年我省高考的文科综合在“试卷结构与题型”上没有变化。政治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与去年相同,但在考试范围上做了一些调整。

  变化主要集中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中,其中减少了三个考点、调整了三个考点:必修一的第六课减少了“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第七课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八课减少“纳税人”、“负税人”;必修二中第一课改“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为“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二课改“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为“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等。这些调整主要是根据新课改后教材内容的调整以及社会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作出的。

  在题型示例中,虽然具体的例题改变了一部分,但题型没有较大的调整,内容上依然关注民生问题、发展问题和民族问题等热点问题。

  □备考攻略

  1、考生要对照《考试说明》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和归纳,以教材为本,对照考点,夯实基础,形成知识框架。

  2、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特别是关心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容,以及在两会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

  3、通过典型试题训练,重视提高审题能力。

  4、提高答题的规范性。考生要注重答题规范的训练,首先要注意尽可能运用学科术语表述,呈现教材的基本观点;其次要结合材料阐述,将材料和教材基本观点紧密结合起来;第三答案安排要做到重点突出、段落分明、逻辑结构明显。

  5、合理安排政史地三科的答题时间,千万不要把时间集中在某一学科。

考点内容局部调整能力要求更高

  ◆物理篇

  合肥七中杨颖英

  □考点变化

  与去年的《考试说明》相比,今年物理科目的考试内容有所变化,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其中,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部分,增加了“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要求为Ⅰ。物理3-2中交变电流部分,增加了“能结合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理解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e = E

  m

  sinwt的推导过程”,要求为Ⅰ。增加了光的相关内容,介质的折射率、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全反射的要求均为Ⅰ,光的折射定律的要求为Ⅱ。将物理3-4原来的电磁波部分全部删去。

  在能力要求方面,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部分,将“能控制实验条件”改为“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摩擦力(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的要求由Ⅰ改为Ⅱ。

  由此可见,物理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上没有本质变化,只是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在能力考查的方面有所提高,但在知识的呈现上却基本保持一个连续性。

  □备考攻略

  首先,考生要紧抓主干,注重基础,夯实基本功。做好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掌握物理的基本技能,构建知识网络,并力争熟练记忆;在有些基础上,寻找一些思维变化与创新。

  其次,要加强实验、重视实践、突出设计。从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几方面入手,不仅要知道仪器的读数和使用方法,更要善于运用物理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解决情景新颖的实验问题。对于设计性实验,可以归纳几个常见方向,例如以电学测电阻为核心,对各种方法进行归纳,寻找共性。

  第三,要加强综合能力训练。在对物理综合试题的求解时,要善于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将复杂的物理情景分解为若干个物理过程,将一个综合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对试题的“大题小做、各个击破”来加以求解,注意培养审题理解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知识点变化少换题型示例多

  □考点变化

  合肥七中吴国权

  -考点变化

  ◆化学篇

  今年高考化学科目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删去两处,新增两处,调整了题型示例。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7.(5)中,删除了“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化学实验基础中删除了原有的“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一部分()化学实验基础中新增了“6.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中新增了“(3)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的区别。 ”

  题型示例新增了例1撤换了例3、例5、例6、例7、例9、例15、例17、例25、例27、例28、例32、例33、例37、例39,另外,例21题的题干“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点是()”改为“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考点删两处增两处

  ◆生物篇

  合肥七中丁慧

  □考点变化

  与2010年相比,今年《考试说明》考核目标和要求没有变化,考试范围仍然包括必修部分(必修123)和选修13,选修部分约占10%。考查的知识内容有少部分进行了删除、增加与调整。具体如下:

  删除两处:(1)实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必修1)(2)实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应用中的“植物的组织培养”(即选修1中的该部分) (注:保留选修3中的“植物的组织培养”)

  增添两处: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应用部分:(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在去年只有“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现在还应包括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和胡萝卜素的提取等内容。

  概括而言,变化内容主要是选修1,三个模块的必修知识和选修3的内容基本稳定。

  □备考攻略

  1、重视基础,围绕主干,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考生要狠抓基础,对于主干知识一定以教科书为本,注重《考试说明》中不变的知识,关注微调的内容。对教材知识编排体系进行必要的拆分和加工,加强知识的系统化。

  2、重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考生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关注图表和数据的分析,能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所需的有效信息来解释有关问题。根据背景材料解决生产、生活和科研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

  3、加强实验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考生一定要掌握《考试说明》中所有列举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实验现象、结果的解释与分析,明确实验设计的思路,关注以研究性学习为背景材料的探究性试题的分析,熟悉一般的科学研究过程。

  4、把握审题要领。考生要以《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作为审题和解题思路的练习模板,通过揣摩命题意图、确定或验证自己的解题策略,逐步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最好能建立错误档案,根据考试范围进行学习状况的检索,不断改进,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使自己的知识脉络不断完善。

  □备考攻略

  考生要了解的是,化学命题原则包括5个方面: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点是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创新精神的考查;关注“化学与社会”的考查。所以,考生要——

  1、认真研究、落实考试说明中所涉及的考点,并作充分的针对性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考试说明》今年变化的部分,特别是新增的部分。

  2、认真研究并消化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特别是新增的及撤换的例题。从例题特点看,与STSE有关的题较多,与图像题有关的题较多,这些题的题面往往陌生度较高,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能力,体现命题原则且区分度高,预计在今年的高考中定会频频现身。对付这些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打好基本功,重视概念,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复习做题时别只注意“量”而忽视了“质”。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生请记住:宁愿选做50题,每题做一遍再复习一遍,也不要做100题后一遍都不再“回头看”,否则,当命题者将原题稍加改动再来考你时,你可能又会束手无策了。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