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教授,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多半是一位“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中国科大此次聘任的3名“80后”教授,其中有两名来自生命科学学院,一名来自计算机学院。更有趣的是,其中生命科学学院的两名“80后”教授竟然还是一对夫妻。
在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主页上的教授名单里,记者找到了两位新科“80后”教授的个人简介。从资料中的照片看,周荣斌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温文尔雅,但脸上稚气未脱;而江维则扎着马尾辫,身穿绿色毛衣,还戴着时尚的毛衣链,面带微笑。
资料显示,周荣斌生于1980年5月,本科至博士学位在科大完成,后赴瑞士洛桑大学
“80后”美女江维生于1981年6月,同样毕业于科大,在理学博士毕业后进入瑞士一家肿瘤学研究所
有趣的是,记者在登录中国科大免疫学研究所网页时发现,这两位“80后”教授竟然是一对夫妻。据介绍,周荣斌和江维都是科大免疫学研究生2007届博士生,2008年曾一起回到免疫学研究所做学术报告,并在研究所全体师生的祝福下举办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学院式婚礼。
当记者试图联系他们进行采访时,生命科学学院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两人正在国外进行交流学习。由于他们刚刚上岗,“院里并不希望对他们进行太多宣传,还是让他们保持低调、埋头教学和研究比较好。”
这种低调的色彩,同样出现在另一位“80后”教授唐珂的身上。
据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页显示,唐珂生于1981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了本科,2007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此次受聘担任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
唐珂的研究经历颇为丰富:他承担过多项重大课题,比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各一项,并作为骨干先后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各一项。同时,他还在国际主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昨天下午,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正在外地出差的唐珂。当记者提到他这么年轻就跻身教授行列时,唐珂颇为腼腆地答道:“我上学比较早,6岁上小学,25岁博士毕业,当了4年副教授,然后就当了特
不过,唐珂也坦陈自己学习工作比较认真努力:“每天一早起床后去实验室,至少待到晚上十点半以后才回家,这是我多年来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很多年轻人比起来,我的生活算是很单纯甚至枯燥的吧,因为我把吃饭睡觉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和工作上。从小到大我身边一直都有很多优秀的人,我觉得在这种人才济济的环境要取得成绩,就看谁更拼命了。我未必是最聪明的那个,但从来不敢懈怠。”
安徽目前有多少“80后”教授呢?昨天下午,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丁育红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关于“80后”教授的数据统计,但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去年22所高校中,35岁以下的教授只有18个,这其中大部分都是30岁以上的,由此可见“80后”教授是名副其实的“凤毛麟角”。
而中国科大人事处储处长则告诉记者:“人才的成熟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30岁就当教授,目前在科大也是比较少见的事情。科大一向治学严谨,对师资队伍的素质也十分重视。我们这次聘用的教授
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认为,“80后”教授的出现是社会教育水平发展后出现的一种“人才年轻化”现象。他认为,“由于自然学科对人的灵敏度要求很高,所以很多自然学科的人才高峰期往往出现在40岁之前。这其中读书较早、又有机会尽早进入重点实验室的人,就比较容易在年轻的时候有所成就。从社会环境来说,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有了深造机会,而且近年来我国也提倡人才的年轻化培养,这都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