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自2009年5月起,以政务网络为平台,在全市党政群机关倡导推行“工作日志”制度。最近,安徽省社科联和铜陵市委、市政府举行理论研讨会,与会的省内外学者专家就“工作日志”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借鉴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于“工作日志”制度的现实意义,学者们认为,“工作日志”是一个具体的工作制度,也可以说体现的是一个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从“十二五”的大背景来考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样;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解决的难度更加增大;群众的期待更加迫切。这些特征表明,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有所作为,满足群众的新期待,需要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需要在解决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创新上出实招、见实效,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如果思想观念改变不了,领导方式改变不了,工作方法改变不了,机关效能改变不了,那么社会就无法和谐,经济发展方式无从转变,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也会变成一句空话。 “工作日志”制度的创意和实施,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觉应对广大群众新期待的一个创造性举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有益探索,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中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有专家从“问责、问需、问效”角度分析,“工作日志”制度是抓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精气神、强化一线工作法、强化科学用人导向,用意是在创新,目的是在发展。问责是通过“工作日志”来反观管理定位是不是科学,解决责任内容的模糊问题,是否做到分工明确,是不是工作到位。日志首先是要看责任,责任要定位准确。问需是检查党政机关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到位,在工作中了解人民群众需求,以人民群众的需要来安排工作,防止角色颠倒。问效则是管理成本的检验问题,着眼工作效能的高下,着力解决一些管理跟不上、能力低下的问题。
在分析“工作日志”制度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工作日志”制度一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亮点,较好地体现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通过这一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既可以使上级及时了解掌握下级履行基本职责、落实重大决策,推进重点工作的情况,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做出评价,对于不能很好履职的公务人员,进行帮助、告诫和行政问责,又可以发现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种种不适应、不匹配问题,统筹协调和解决分工过细、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政出多门等体制性问题,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二是实施阳光政务的窗口,通过网络这个新媒体平台,向人民群众公示工作日志,一方面把政府打算做和正在做的事情向社会公开,为广大群众所了解,实现阳光运作,进一步拓宽了党务、政务公开的渠道;另一方面借助这个载体,可以就政府的重点工作和事关民生的重大决策征询群众意见,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听民声、顺民意、纳民言、稳民心,实现发展速度、建设力度、社会承受度、群众满意度的有机统一。三是加强群众监督的平台,为群众及时有效地监督党委、政府工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四是提升效能建设的抓手,通过“工作日志”,大家可以对不同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状况、进展、成效等跟踪了解,使原本在时空上分割的政务工作,得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展示和亮相,由此而产生的显性或隐性竞争,可以激发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干事激情,提高工作效率。有学者概括说,“工作日志”制度通过“推、压、比、学、进”等五位一体的方式,能够真实地反映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法制意识,让领导干部夯实作风、负起责任,增强效能。 “推”是指这一制度和机制能够推动领导干部肩负起自己应有的工作、社会、群众责任,通过组织外在力量的推动,激发党政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压”是指“工作日志”在“写—报—批—查”运行中,给党政干部以压力,促使领导干部进行党务、政务公开,落实公开、透明的施政理念,解决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群众参与等民主监督的工作方式、方法,给每个领导干部以内生动力;“比”是“工作日志”展现了各机关各干部工作实况,形成了公开比较,为“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学”是指这项制度促使干部发现不足或者看到差距,产生向理论学、向群众学、向同事学、向生活学、向实践学的学习动力,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是指“工作日志”记录了工作目标、工作方法路径、感想感受,记录了干部的工作绩效,也记录和比较了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差异,由此让干部看到了目标、希望、榜样,有参与、有竞争,更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关于“工作日志”制度的借鉴价值,学者们认为,这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是地方政府实施“善治”的一个生动案例。从应然的角度说,“工作日志”的创意和实施,能够为群众知晓重大决策、评议政府工作、参与社会管理、提高幸福指数,提供重要的外部条件。“工作日志”制度作为一个体系,其目的是促使领导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起一种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使我们的党更好地执政为民,我们的政府更好地为民办实事。有专家指出,应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日志”的借鉴价值。一是促进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党委、政府工作职能定位是否科学,这从各个机关的干部工作日志中会得到反映,因此可以通过日志进行梳理,看党政机关职能有无缺位、错位、越位等弊端,从而有针对性地深化改革;二是强化为民服务,工作日志首先要记职责,还要记通过调查研究来反映老百姓需求,自己完成这项工作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成效,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三是为科学选人用人打基础,选人用人要看日志,但不是唯日志,日志体现了干部工作水平与实绩,可以为领导和群众的科学选人用人提供参考依据。学者专家们还就“工作日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