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肺结核以发病39539例位居当年全省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首位。今天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记者获悉,我省15岁及以上人群肺结核的患病率由2000年的466/10万降至2010年的459/1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下降尤为明显,由2000年的169/10万下降到66/10万,十年降幅约为61%。
耐药可导致更多慢性传染源
据介绍,我国结核病患者数居世界第二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数占全球总数近1/4。耐药菌株尤其是耐多药菌株的不断产生和传播,使得耐药结核病日益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大难题;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将会出现更多的慢性传染源。
“我省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约7000例,其中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近6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布以农村为主,青壮年患者比例较高,不规范抗结核治疗及患者依从性差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省结防所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省各市疾病控制中心全面开展耐多药结核病检测工作;今年7月开始全球基金有望在安庆、阜阳二市启动实施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感染成严重威胁
根据最新疫情评估显示,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菌感染率高达45%。同时,监测资料表明,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感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专家告诉记者,结核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最常见的可治愈的感染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艾滋病高流行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结核病人的大量增加,给结核病的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为降低项目地区双重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我省于2006年10月开始在4市7县启动实施全球基金结核病TB/HIV防治项目,项目实施到2016年6月结束。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省7个项目县结防门诊对发现的患者按规定实施预防性治疗,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感染者的肺结核成功治疗率达83.9%。
流动人口防治项目今年新增7县区
我省外出打工人数占总人口20%以上,因为流动性强、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健康观念差等,导致结核病患病率高和患病后治疗管理困难。据悉,我省于2009年10月开始实施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先后在安庆市区、枞阳、望江、合肥市区、固镇县等5个县区启动实施。今年7月还将新增加马鞍山市区、芜湖市区、无为县、和县、太湖县、怀宁县、肥西县等7县区。(徐晓敏、郑慧)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