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承载能力
打造皖江示范区成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是重要内容。记者获悉,省政府日前正式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设施规划》,涵盖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
规划期为2010—2015年,重大项目布局展望到2020年。根据规划,皖江示范区基础设施将发展“升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公路、铁路、水路、民航有机衔接,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运输能力明显提高。到2015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能源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统调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700万千瓦,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受电平台满足示范区发展需要,风力发电规模突破30万千瓦,所有城市和重点镇实现管道供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6%。
水利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长江干流主要堤防安全防御1954年型洪水,皖江中心城市、国家级开发园区、江北和江南产业集中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其它省辖市和省级开发园区达到50—100年一遇,县级城市和特色产业集中区达到30—50年一遇。城市和开发园区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建设重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城市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
区域信息一体化跨上新台阶,实现城市新建区域100%光缆进楼,县级以上城市实现宽带无线接入,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宽带,互联网普及率、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电子商务水平大幅提高,骨干网出口带宽从
《规划》提出,要着力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标准高、应急强、利民生的水利保障体系,智能化、高速化、广覆盖的信息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服务、引导和促进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本网记者)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