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没有低到可以享受廉租房的地步,可靠自己的能力又买不起商品房——这部分被称为“夹心层”的人群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省住建厅的信息显示,目前全省廉租房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今后将加大力度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廉租房“应保尽保”
合肥市房产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合肥市领取货币补贴的已经达到6000户,今年降低了门槛之后,预计将有上万户可以享受货币补贴;在实物配租方面,目前合肥的廉租房小区已经入住了2000多户。
不过,该人士同时表示,虽然合肥做到了“应保尽保”,但并非对困难群众的要求都能随时满足。“如果有困难群众现在申请廉租房,通过了审核,但房子还没有建成交付,那就可以先领取货币补贴,想住上新房就需要等待一段时间。”预计到2012年底,已交付使用的廉租房将达到6000多套。
今年3月,在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省住建厅厅长李明介绍,自2008年以来,我省共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3.59万套(户)。截至2010年底,全省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解决37.48万户城镇居民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公租房尚未姓“公”
从字面上来看,公租房应该是面向社会的,为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住房保障。可在实际操作中,这部分“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就合肥来看,有关公租房的管理暂行办法中仍是鼓励企业和工业园区自行建设公租房,而且还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
“这点跟大家理解的公租房就有些区别。”合肥市房产局有关人士说,公租房跟廉租房不一样,它是在政府领导下,以企业和工业园区为主导进行建设的。其主要面对的对象也是本园区或本企业的职工,并非面向社会。就连租金也是由产权人和承租人进行协商,然后再到物价部门备案。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现行的公租房更像是企业或工业园区的“职工宿舍”。
该人士表示,公租房暂时不姓“公”,并非以后也是这样,目前这一模式都处在探索之中,政府决策层也有所打算,会逐步完善。
今年建10万套公租房
今年,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全省各地新建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房项目,需要配建10%的公共租赁住房。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住建部代表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我省已明确今年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43.13万套(占全国总任务的4%左右)。这当中,实物建房36.73万套、租赁补贴1.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5万户。
单就计划任务比较,我省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总量比去年增长了25.7% 。在结构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增长幅度明显——由去年的0.36万套增加到10.29万套。
省住建厅厅长李明在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也表态:“未来,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能申请租住公租房。”(郁宗菊、郭娟娟、陈丽卿)
信息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