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旅游局长:安徽援建后,松潘旅游基础建设向前推进了40年

访问次数: 2144                        发布时间:2011-05-10

[字体: ]

万人筑“天路” 给力松潘“加速度”

松潘县旅游局长:安徽援建后,松潘旅游基础建设向前推进了40

 

万人奋力筑起“天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变成了通途。在松潘,那里的交通“大建设”让松潘的旅游实现了加速度发展。多项工程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巨大改变,使旅游基础建设向前推进20年,甚至是40年。

  万人筑起“天路”打通“黄金动脉”

  古城松潘虽然不大,却是川西北重要的旅游中转站和目的地,这里北接九寨沟,东依黄龙,西接若尔盖大草原,特殊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西部高原旅游重镇。

  在松潘,川黄公路作为松潘川主寺镇直达黄龙景区的唯一通道,也是黄龙景区游客主要通道,是四川省重要旅游干线成都到九寨沟环线的组成部分。由于海拔高,被当地人誉为“天路”,是当地旅游业的“黄金大动脉”。

  过去的川黄公路,是一条低等级的三级道路,路面窄,平()(断面)线行指标低,沿线边坡防护及安保设施不齐全,交通事故频发。尤其是5.12大地震后,山体岩石经常滚落路面,对车辆通行安全构成较大危害,真是印证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我省援建松潘,围绕“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投资3.58亿元,对全长46公里的川黄公路进行改扩建。2009419,这一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地处海拔3000以上,地形复杂,地势陡峻,最高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段常年以雨、雪、雾天气为主,施工环境非常艰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吴正生回忆说,“由于是高海拔施工,很多工人无法适应高原反应,严重的只能提前返回。 ”18个月的工期,前后共有一万多人次参与,施工人数之多创下援建之最。“施工就是抢时间,抢进度,我们把原来的山路所有的回头弯坡都削平了,让驾驶员视野更开阔,道路更加安全。 ”吴正生说。

  松潘“加速度”安徽最给力

  “以前从川主寺到黄龙景区至少要1个多小时,到九寨沟也要近3个小时,现在都只要一半时间就行了,而且路更顺畅了。旅游旺季‘黄金周’期间,这条路上每天都有万辆车过路,平常也有千辆车”,吴正生说。川黄公路建成通车后,大大提高了黄龙景区通行能力、速度和安全,成为造福松潘百姓和游客的快速路、安全路、生态路。

  除了已建成通车的川黄公路外,正在火热建设的牟尼沟隧道项目,是松潘人民多年的梦想。牟尼沟隧道及连接线工程全长6.8公里,总投资约2.5亿元。隧道建设项目经理韩强介绍说,“岩软”与“水丰”以及高海拔等条件给隧道施工安全和进度带来巨大影响。

  尽管如此,施工方通过努力仍可以确保今年8月底贯通。现在松潘县城到牟尼沟景区需要绕行213国道,车程近40公里,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该项目建成后,松潘县城至牟尼沟景区的里程将缩短为7公里,通行时间大约20分钟,大大加强了松潘县城与牟尼沟景区的联系,使牟尼沟景区作为“松潘后花园”的梦想成为现实。

  5·12汶川大地震后,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游客信心下降,松潘县旅游业遭到沉重打击,2008年全年旅游总收入从2007年的25亿元下降到5.39亿元。“安徽援建以后,把我们松潘的旅游在基础建设上提高了40年,管理水平上提高了20年。去年我们实现接待中外游客238万人次。今年游客接待要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有望超过震前水平。”松潘县旅游局局长米建书说。(武鹏孙超)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