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事业编制也可以是“赠品”

访问次数: 2099                        发布时间:2011-05-24

[字体: ]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山东宁津招聘大学生的新举措引起诸多争议。根据宁津有关规定,如果大学生到当地企业就职,还会纳入宁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五年后,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这样的用人机制在当地被称为双薪双管双用机制。(523《山东商报》)

  在企业就职领一份工资,同时还可以保留事业单位的编制吃财政空饷,大学生在宁津真是名副其实的香饽饽。为什么会对大学生如此照顾?按照宁津的说法,当地的主要财政支柱来自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关乎宁津经济发展,企业人才匮乏,而当地事业单位又空编,对新招聘来的大学生实行双薪双管双用机制有利于缓解当地发展困局。

  地区要发展,吃螃蟹的勇气值得肯定,双薪双管双用的机制也算是一种积极尝试。有意思的是,宁津的这种尝试并不希望被媒体过分关注,姿态上的低调有可能是基于当地更着重于做事的自我保护,但更有可能的是,这样的一种创新机制中漏洞经不起推敲和质疑。

  双薪双管双用政策是否违规?当地没有作答,甚至连山东人保厅有关负责人也对此回避。按照国家和山东省有关规定,享受事业单位编制的职工,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都要实行公开招聘,而宁津这些吃事业单位空饷的大学生并没有经过公开招聘。有关人士解释说,双薪双管双用机制的对象是为重点企业引进的特需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而根据《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中规定,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经招聘主管机关同意,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但是从宁津引进的大学生的专业学科看,国际贸易、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等都具有普遍性,并不能定性为特需专业人才

  当然,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城市若想留住大学生,需要一些政策优惠。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招聘公示环节,当地可以自行招人的重点企业的经营者有没有为子女或他人谋取事业编制的可能性?民众对此政策的质疑也并非无中生有,观照现实,有多少带有创新性质的招聘在行违规违法之实呢?

  事实上,宁津的双薪双管双用机制给予新招聘来的大学生以超国民待遇的时候,这与其他地方的招商引资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么?在这里,事业单位编制成了一种赠品,新招聘来的大学生确实达到了追求利益最优化的目的,但是吃空饷对纳税人造成的伤害又由谁来埋单呢?

当事业编制成为赠品附送给大学生的时候,别忘了回头看看这样的机制创新中所损伤的公平和正义。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的确需要政府出手,但如何出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陈方)

延伸阅读

    招大学生送事业编制为哪般?

520上午,山东德州市宁津县宁津宾馆,一辆帕萨特警车前引,两辆大客车鱼贯而出。透过宽大的客车车窗,100多张年轻的脸庞写满青春。这群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没想到与企业的供需见面会受到警车开路、管吃管住的优待。局外人更不会想到,如果他们到企业就职,还会纳入宁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五年后,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

吴杭民:“双薪双管”都是谁那么好运气?

我们权且称宁津县的做法是一种探索,可是这样的探索,是否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是否有违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考准则?而且,如果他们到企业就职,除了领取企业的工资之外,还能领取财政发放的事业人员工资,一则,公共财政的开支,允许人不在岗却能拿着薪水吗?二则,据报道,宁津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仅有1.75亿元,如此这般发放双薪,是否会增加财政负担,进而加重当地纳税人的负担?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探索,如何令我们相信双薪双管不是萝卜招聘?

因为在那些貌似公开公平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萝卜招聘都能大行其道,而现在,逢进必考等一系列必经程序都已缺失,那么,双薪双管进人制度如何体现其严肃性、公平性,我们更是不得而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质疑:可以自行招人的重点企业,经营者有没有为子女或他人谋取事业编的可能性?有没有政府领导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人谋取事业编制的空间?就是很正常的问题了。但我们始终没有见到如何保证这些政策公平性的制度保障等人们最为关心的环节。

我们不否认宁津县推行双薪双管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让当地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但首先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令人纠结;更关键的是,如何实现政策的公平公正性,我们更没有发现应有的努力和设计。所以,我们不得不戴着有色眼镜问的是,这样的大好事,都是谁那么好运气啊?

时言平:宁津用人机制改革实为政绩陪嫁

对于宁津的双薪双管制度,如果纯粹从用人机制去探讨,或许更多民众还是对就业公平以及权力自肥的焦虑,毕竟对于很多人而言,事业编制在当前的就业光景下,无疑是块令人垂涎的肥肉。但很显然,宁津此番祭出的用人机制改革,其用意并不仅限于此,发展和政绩恐怕才是当地权力创新的原始动力。

在诸多考量中,宁津主要领导道破了天机:人才匮缺是当地企业快速发展中的显性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从当地的解释来分析,双薪双管机制出台的逻辑和脉络也就十分清晰了:地方发展需要依靠企业的支撑,而企业的发展又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局,如果这种困局不能及时打破,留不住人才也就意味着留不住这些企业,留不住和强大这些企业也就出不了政绩。所以,宁津县政府的做法确实很高明:以公共资源换公共资源”——以事业编制和财政换取人才。

事业岗位空编,无疑为宁津的这场公共资源转换提供了空间。特别是在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的现实环境下,把事业编制拿出来当成公共资源交换的筹码,无疑志在必得。也就是说,双薪双管的人才引进机制中,表面上看是毕业大学生享有财政和编制的公共资源,但实际上,大学毕业生无非是这些公共资源转换成政绩的一个工具而已。事业编制和政府财政的让渡,通过大学毕业生的转换,为企业解决了人才困局,而企业人才困局的破解,最终将转化成当地政府的政绩。

但必须正视的是,事业编制并不是无限资源,并且这种资源的本质是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而不是为地方政绩做陪嫁。如果事业编制都成了支持企业发展、提升政绩的陪嫁,那么势必造成公共领域的荒芜。双薪双管或许是个不错的资源转换机制,但最终的代价势必牺牲公共利益。编制是有限的,如果事业编仅仅是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那么当地其他领域的发展势必受到影响。而由此来看,宁津人才机制创新,无疑是目光短浅的发展观。

综上,所谓双薪双管,无非是当地权力为谋求政绩和发展,而进行的一场曲线救国式的资源转换。

王传涛:招大学生送事业编制的实质是“吃空饷”

宁津县对于人才的优待,就是结果很正义,程序不正义的最好例证。宁津县求才若渴,亟须解决人才危机,用丰厚的薪水和编制作为诱饵,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给企业人才以事业编制,发双份薪金的做法就很是错误了。

这是对于现代劳动合同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来说,是一种威胁。现在劳动制度,讲究按劳分配,一份薪水一份工作,多劳多得。而大学生附赠事业编制并发财政工资吃皇粮,是很明显地对现代劳务制度的破坏。不在机关事业单位干活,却要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与吃空饷已经别无二致。应当说,招大学生附送事业编制的实质是吃空饷,而且是明目张胆地吃空饷,比那些默默无闻、低调行事的吃空饷更恶劣。

编制和财政工资为公共资源,不是馈赠礼品。皇粮来源于公共财政,这部分大学生拿的事业单位工资,来源于纳税人的血汗钱。既然如此,这部分工资的开出,就应当具备起码的财政预算与结算程序。我们需要追问,对于这部分事业编制工资支出,有没有经过人大部门审议和通过?有没有经过纳税人同意?如果没有,则拿公共资源来做权力馈赠礼品的本质,就不能消除。

程序的正义,远远要比多招到几位大学生更加重要。试想一下,在权力监督软弱无力的语境下,附送事业编制是无法规避掉假公济私、人事舞弊等丑闻的。摆在这些新招大学生面前的,可能不仅仅是辉煌的前程,还可能有灰黄潜规则

吃空饷,就是吃空饷。对于宁津县而言,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根绝政企不分,让企业的归企业,让事业单位的归事业单位,严格划分好公共资源与个人资源之间的界线,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引进人才。

马涤明:送事业编制招人才是给企业帮倒忙

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招募人才很难办,那么搞一些特殊政策也可以理解,问题是,以送事业编诱饵,那些冲着来的毕业生,心能落在企业,企业能留得住他们吗?学生们说得直言不讳:事业编制的身份,就意味着铁饭碗,以后养老、医疗也有保障。就是月薪三四千元的工作,也没有事业编制重要。特别是,那个五年以后允许进机关的政策,会不会让那些本来就是冲着铁饭碗来的人把企业当成跳板,这五年便成了过渡期?

宁津县的这个旨在留住人才的特殊政策,最大的卖点居然是可以不留在企业、日后进事业单位;而双薪双管又很有可能让那些有事业编垫底的毕业生不自觉地产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态,这种心态下能为企业尽心效力吗?宁津县主要领导说,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工人匮缺,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所以政府出台了这个有着多方考量的人才政策;然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工人等,他们在企业从事的工作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联系甚少,如果五年以后便可圆事业编之梦,专业技术或可能作废,那么很难想象他们在技术上会用心投入。

一项政府政策的出台,其可行性应当充分评估并多方征询意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盲从性。宁津县这个双薪双管双用政策,据说是新任县委书记到任3周后,首次推出的,此前宁津也有关于为重点企业引进特需人才的相关规定,但并未实行双薪双管制。这么说的话,这更像是一个拍脑门出来的政策。人才匮乏固然影响企业发展,可这种短期过渡式的双薪双管机制,不但不可能解决企业人才匮缺问题,搞不好会帮倒忙。

 

    信息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