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家跨国公司来肥“相亲”

访问次数: 1572                        发布时间:2011-06-24

[字体: ]

七区三县齐声吆喝,75个重点项目成考察对象

“先做朋友,后谈公事。你们来了就是对我们的支持,交流就是我们的荣幸,酒喝干了就是感情。 ”昨日,在合肥市投资环境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推介会上,面对40家跨国公司,市长吴存荣不拿草稿,言语诙谐,真情相邀,“百闻不如一见”、“狭路相逢勇者胜”、“该出手时就出手”等妙语连珠。

  “百闻不如一见”

  昨日,由国家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做媒”,合肥市人民政府“做东”,40家公司参加的“跨国公司合肥行”在省城举办。据悉,组团来皖考察投资的有40家跨国公司,其中有富士康、IBM、飞利浦、西门子、沃尔玛、惠普、索尼等全球著名企业,还包括20家世界500强企业。代表一行参观了合肥京东方、江淮汽车、滨湖新区、巢湖水岸、政务文化新区等。

  在昨天下午的推荐会上,市长吴存荣告诉客商,合肥已不是“吴下阿蒙”,所以,只有亲眼所见,才能刮目相看。

  副市长刘烈东也向客商阐述了合肥的投资价值。 “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目前有6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在此交会,未来有14条铁路在此交会,现在乘高铁到南京半个小时,到武汉、上海2小时,未来到北京、福州只需3个多小时。 ”

  企业现身说法

  任何一个城市,都想引来“金凤凰”,合肥到底好不好,还得企业自己说。作为在皖投资的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副总先锋最有发言权。他说:“日立到合肥已经有16年了,从产量只有300台、产值不足一亿人民币,到去年生产挖掘机18600台、产值110亿人民币。一切都离不开合肥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各级各部门对企业实实在在的帮助。 ”因为尝到了甜头,日立将在皖扩大规模,今年决定再投资40亿人民币以上,新建年产3万台挖掘机规模的生产基地。

  客商的青睐,从招商的成绩上也能看见。记者从合肥市招商局了解到,仅5月该市就新引进大项目5个,今年前5月,全市新引进大项目14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的29.79%

  吴存荣说,对于客商投资项目,政府各部门全力配合,最快能在项目签约后10日内审批建设。

  75个重点项目供选

  对于客商的到来,吴存荣称“百闻不如一见”;对于合肥的投资优势,他讲“狭路相逢勇者胜”;而对于75个重点招商项目,他说“该出手时就出手”。

  记者从推介会上获悉,合肥市重点招商的75个项目中,包括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化工产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十大类。其中,不乏一些有关注度的新项目。

  如合肥庐阳工业园推出“稻壳发电、大米深加工”和“米糠制油,饴糖生产和物流中心”项目。长丰县水湖镇推出“年产2400吨草莓酒项目”,在年产9万吨草莓的长丰县,吸引客商投资生产草莓酒,解决新鲜草莓不易保存的问题。

  在商务与文化类中,有瑶海区31.5平方公里的CBD商业综合体、新站区陶冲湖商务中心、滨湖城市天地、高新区城市综合体项目等,涉及到合肥市各个区及三县。富士康在皖建厂?

  代表称,正在积极考察

  从入皖“招兵买马”,到与江淮、奇瑞战略合作,此举是否暗示,富士康将在我省建厂?昨日,本报就此问题向富士康科技集团项目经理黄志刚求证,答案是:“正在积极考察。 ”

  在此次受邀的企业中,“富士康”无疑是个焦点,代表嘉宾黄志刚也成了“明星”。不过,这位“明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躲避了不少媒体。原来,黄志刚并没有佩戴统一的身份牌,从装扮上很难被认出来。

  绞尽脑汁的本报记者,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他。对于没有挂身份牌,黄志刚解释说:“昨晚来得太匆忙,胸牌被挤掉了。 ”

  “富士康是否会在皖建厂? ”在短暂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单刀直入。黄志刚回答说:“目前,正在积极地考察合肥的投资环境,研究在安徽投资的可能性。 ”对于何时能够确定落成,他说:“这个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 ”不过,他表示,因为受到日本地震的影响,投资的事宜可能会放缓。

  香精商“火眼”看安全

  从三聚氰胺奶粉到毒黄瓜事件,食品安全,让更多的人关注。在此次受邀的客商中,罗地亚是一家生产香精香料的企业,说到食品安全,该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荣仲华并没有从产品入题,而是拿京东方“开刀”。

  昨天上午,客商们参观第一站是合肥京东方,在关注液晶屏生产全过程中,荣仲华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他告诉记者:“京东方的每一个楼梯,都没有扶手,而在我们罗地亚公司内,必须要配有扶手。 ”

  说这话的目的,是想把话题引向“安全”上。他说:“安全,无处不在,不仅仅是吃、穿、用,行动安全也很重要。 ”因为对安全有着严格的要求,公司业务之一的香精香料生产,也严把安全关。

  荣仲华说:“添加剂的安全取决于原材料,我们公司的香兰素执行国际最高标准,在全国都是一流品质。 ”(郑茹)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