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万余党政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到乡村“结穷亲”,互联共建,造福百姓——
“结对认亲”扎住“根”
淮北市以“难点村”和“后进村”为重点,每个村安排一家市直部门和一家县(区)直部门党组织结对帮扶。如今,全市90%以上的后进村得到转化,80%以上的难点村得到有效治理。
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目前,已有1.1万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党组织主动下基层“结穷亲”,与偏远地区村党组织“结对”。广大党员干部按照统一要求,主动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在结对村建基地、设协会、办市场。沉下身,注入情,留住根,党员干部通过多种形式建立起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格体系,使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真没想到,他们这么能吃苦”
地处深山的潜山县槎水镇万全村,人口近5000人,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 2009年初,该村仅外债就达60余万元,发展举步维艰。 2009年7月,省农科院党委一行来到村里,实地调研走访后,与万全村结成了共建对子。
共建刚开始时,农科院机关党建办主任刘玲,就带着院里的党员、专家们,将万全村村前村后、山上山下走了个遍。哪里适合种桑树,哪里适合种瓜蒌,哪里适合种香菇,刘玲和同事们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蹲在地里细心查看土质。热了,就在河沟里洗把脸,累了,就坐在田埂边歇歇。 “真没想到,他们这么能吃苦。 ”村民余本明感动地说。
在与村“两委”共同制定出共建发展规划后,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万全村的田间地头,总是能看到从上百公里外的省城赶来的专家。两年来,他们放弃了周末,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在这偏远的山村里,将200余名普通农民手把手培养成了实用型科技种植能手。在农科院党员干部们的帮助下,万全村仰胜利、仰文东等6户贫困党员和肖全龙等10余低保户走出了贫困,开始稳步创业,余本明等村民更利用废桑枝试种香菇,成功致富。
奉献源于真情。通过结对共建,广大党员干部走到田间地头,走向基层社区,义务为民服务。界首市妇幼保健所党支部与顾集镇胡湾村党支部结对后,这个村600多名妇女儿童便有了免费的健康顾问。妇幼保健所党员干部组成的医疗队,经常来为全村妇女儿童义诊,平时很少到大医院体检的农村娃们,如今也能享受到定期体检。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一些偏远村还比较薄弱,不仅经济落后,而且党组织战斗力不强。 ”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负责人介绍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全面推动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服务基层群众。
“他们想尽了办法,做了这么多实事”
帮要帮好难点,扶要扶在实处,这是“结对”帮扶的宗旨。 在定远县,按照“1+1”或“1+2”的方式,广泛建立了共建对子。按照“需要什么帮扶什么”的原则,签订了130份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采取“4+X”的方式,落实开展了以“共同学习、共过活动日、共听民声、共帮贫弱、共办实事、共谋发展”为载体的活动,着力解决机关和村、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机关单位为结对共建村(社区)帮扶资金78.3万元,帮扶困难党员群众12.8万元,慰问物品价值达5.1万元。
柏志勇,这个县太海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共产党员,在企业与炉桥镇李巷村结成对子后,经常来到村里“走亲戚”,访贫问苦。此后,公司为村民们统一建造了27套农民连体别墅,修建了宽
志愿服务、全面帮扶、走访慰问……结对单位定期组织党员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格体系。安庆市强化城乡党组织间的横向联系,引导86个龙头企业党组织与258个村党组织结对联系,实现了企业和农民互利共赢。潜山县14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16个村结对,采取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技术帮村、资金扶村等多种形式实现村企共赢。
“真心实意的帮扶,给我们带来了真实惠”
青山绿水之间,一排排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如今的金寨县双河镇大桥村,处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咱们村发生这么大变化,得益于市县结对单位真心实意的帮扶,给我们带来了真实惠。”该村党支部书记杜德权高兴地说。六安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等党组织与大桥村党支部结对以来,不仅帮助该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还采取政策激励、技术扶持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党员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目前,该村已有10余户发展了种养业,走上特色致富路。
以结对帮扶“难点村”和“后进村”为重点,淮北市每个村指定一名市级领导和一名县(区)领导联系,一家市直部门和一家县(区)直部门结对帮扶,选派一名年轻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同时,整合水务、交通、农业等部门项目资金,予以重点倾斜,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以来,结对单位为结对村办好事、实事3996件,帮扶资金3392万元,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358场次,培训农村干部7597人次。全市90%以上的后进村得到转化,80%以上的难点村得到有效治理。
“结对”帮扶,不仅让村民富了,还让村民“明白”了。利辛县阚疃镇八里村村民张成明感受颇深:“以前买了假种子、农药,不知找谁赔偿。村民间出现宅基地纠纷,经常大吵大闹,不可开交。现在出现这些问题,检察院的法律专家们都能帮我们出主意、调解好。”去年以来,利辛县检察院9个党支部结对阚疃镇9个村“结对共建”后,经常组织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到村开展法律宣讲、咨询。如今,村民常见的法律问题不仅能得到及时咨询和帮助,县检察院还为每个结对村培养10名“法律明白人”。
“结对”同时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淮南市大通区50多个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全区50个村党组织、18个社区党组织分别结对,实行教育互帮、人才互动、发展互促、优势互补,今年结对村中有5个村获得市级村党组织标兵称号,全区50个村党组织中有40个村先后进入“五个好”行列。(黄永礼、吴林红、汪国梁)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