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的《走向复兴》、温馨甜美的《卢沟谣》、催人奋进的《我要去延安》、欢乐时尚的《相亲相爱》、感人至深的《做人》……
“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是从在全国各地18132件歌曲中,经多方筛选最终脱颖而出的10首获奖歌曲。为广泛传唱这些获奖歌曲,中宣部组织在全国10个地级市举办“唱响中国”大型演唱会,滁州成为首场举办地,具有重大意义。“滁州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三届中国农民歌会的举办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首选地,又是具有醉翁文化、大明文化、花鼓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厚文化积淀的城市。我们要用时代的强音,歌颂我们的党,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实现滁州的文化繁荣和跨越发展。 ”滁州市负责同志在演唱会开始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演唱会分为红色中国、魅力中国、和谐中国、奋进中国四个篇章。国内、省内的著名歌手不仅现场演唱了10首获奖作品,还深情演绎了 《做人》、《选择》、《那一片红》、《爱中华》等歌曲。18首精彩的歌曲,抒发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感受灿烂阳光,展望美好未来,共同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迈情怀。
大合唱《迎风飘扬的旗》、《走向复兴》,所有合唱演员均从滁州市各条战线、各单位抽调,队伍达200余人。他们雄壮的歌声,配以手中摇曳的红旗,摆动的鲜花、雨丝、向日葵,在七块电子大屏幕红旗招展、红星飞扬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豪迈、震撼。
“夜无眠,星月远,我要去延安”,海政文工团李龙的演唱透着坚定和雄浑,而舞台上8架纺车和表现当年延安军民共同战斗、共同生产的舞蹈,以及大屏幕中延安宝塔等画面,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红色圣地。 “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按出个大写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由沈浩事迹改编的电影《第一书记》主题曲《做人》感动了每一名观众。专门从凤阳县小岗村受邀而来的严俊昌、关友江等“大包干”带头人看得更是动情,仿佛又回到了与沈浩书记朝夕相处的难忘岁月。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滁州市实验小学学生们表演的童声合唱《卢沟谣》,清新流畅,体现了一颗颗纯真的心灵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走向复兴》的嘹亮歌声中,演唱会落下帷幕。整场音乐会恢宏大气,优美流畅的旋律,激越昂扬的节奏,赢得了现场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听完一曲包含深情的《国家》,正在滁州签署农业合作协议的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薛亮表示,“滁州是大包干发源地,也是中国农歌会的举办地,在滁州‘唱响中国’,意义重大。众多歌曲弘扬主流价值观,让人们徜徉于优美旋律的同时,增强了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信心和力量,激励我们科技工作者为‘三农’深化服务,拓展平台,为民族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唱响中国”,首演滁州,处处充满着安徽元素。滁州市独立策划编排了《卢沟谣》、《做人》等三个节目,并承担了大合唱和部分节目的伴舞。滁州市演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