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区“三步走”完成编制实名制一次性上报成功

访问次数: 1994                        发布时间:2011-07-11

[字体: ]

65,颍泉区编制实名制电子数据及装订纸质公示材料上报阜阳市编办。在全市率先完成实名制上报工作,并且数据校验、统计无错误,一次性完成上报。这项工作顺利完成,主要体现在“三步走”上。

 

第一步,认真完成信息采集工作。颍泉区编制实名制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按照分工,主任负总责,保障软硬件建设到位、人员到位,协调解决实名制登记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副主任承担数据审核这一重要任务,将各单位上报数据逐一与编制底册核对,对信息不完整、填写不规范的,打回重报;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催要数据和软件操作。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发现问题向区编办主任及时汇报,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由主任向编委请示,限期解决有关问题。同时严格要求各单位上报的电子表要与同时上报的纸质采集表一致,电子表为作导入前期基础数据,纸质材料作为上报数据,装订成“颍泉区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信息采集材料”存档。由于基础信息采集完整,审核到位,发现不对的地方,能立即查验,为导入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为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信息导入发回校核。颍泉区实名制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信息采集共9137人。由于信息量较大,且各单位上报电子文本采用格式不一,如身份证号、参加工作时间、职称、学历等项目填写不规范,在总体替换成代码时出现不能替换,或者转换后会出现一些错误。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在完成检查导入程序以后,逐单位把数据重新导出并打印,发到各自单位校对。如有错误,就在原表上改动,并由单位负责人、填报人签字、加盖公章后反馈回编办。编办根据上报错误情况修改数据。把反馈纸质材料装订成“颍泉区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信息复核材料”存档。

 

第三步,公示上报。按照第二轮上报信息,对照“三定”方案,对单位规格、编制数、内设机构数、领导职数等信息加以完善,然后打印一式四份,加盖区编办公章发回单位进行为期五天的公示。公示有异议抓紧核对修改再公示。直到公示无异议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有主管单位的经主管单位审核盖章)上报三份到区编办。编办把收集全部材料分类整理、编写目录、装订成“颍泉区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信息公示材料”后连同电子数据一起上报市编办、省编办。

由于分工到位,每一步每个环节都精心操作,颍泉区编制实名制在全市率先完成上报任务,并且检验无错误,统计无差错,一次上报成功,得到市编办领导的认可。在阜阳市编制实名制数据审核推进会上,颍泉区应市编办委托,在会上介绍了编制实名制软件辅助工具的使用。建议大家在数据校对的基础上,抓住两个重点:机构检查、数据检查;使用好两个功能:批量查询和统计。在集体讨论后,颍泉区协助大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全市实名制扎实推进做出不懈努力。(颍泉区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