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丰收的喜悦,2011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成功落幕。大会通过展览展示、项目推介、贸易洽谈、高层论坛等多种形式,搭建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成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部农展的“高地”
经过连续3届的成功举办,合肥农交会已经成为我省乃至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参会龙头企业最多、参展阵容最强的农产品交易会。此次展会规格高,27个省市自治区组团参展,17个国家地区企业积极参与,来自省外企业数量达378家。交易会期间,省领导向参会嘉宾介绍安徽发展环境、发展优势和合作愿望,强化了交易会对外交流与合作氛围。
本届交易会展示面积2.
与会客商达1.5万人,为历届交易会之最。尤其是中粮集团、中农发集团等国家级农业大型企业的参与,极大地提升了交易会的影响力。
“合肥农交会的金字招牌,还体现在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产业化冠名的农展会。 ”交易会组委会副主任、省农委主任张华建说。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所在,以此为主题的合肥农交会占据“制高点”,得到农业部、各兄弟省份及国内外龙头企业格外青睐。
交易会国际化色彩浓厚,期间举办了 “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农业合作论坛”,8个国家的农业部门官员、农业企业及商会代表与我省20家企业代表参加,进一步拓宽了我省龙头企业视野。
交流展示的“平台”
本届交易会,我省展示的优质农产品多达4500多种,成为农业产业化成果集中展示的舞台。
交易会大量采用实物、图文、多媒体、大型LED显示屏等手段,综合运用声、光、电等高新技术,展示新成就和新亮点。“基本囊括了我省最具实力的企业和最新、最优、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大会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
交易会设置了综合展区等五大板块,还新设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区和妇联展区。我省传统的特色产品悉数登场,很多创新产品也一一亮相。比如皖王系列专用粉、汪满田超细微茶叶粉末等,都是近年来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主研发的科技含量高的创新产品和品牌。交易会彰显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诠释健康环保理念;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创新模式。
展示效果令人鼓舞。“才半天产品就卖断货了! ”在会场,到处可以听到国内外客商的惊喜和赞叹。的确,三天里,展馆内观众如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成果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三天里,中外客商纷纷对接洽谈,交流与合作的声音升腾在每位来宾心中。交易会期间,到会观摩和采购的人数达12.5万人次,现场销售额达2600万元,比上年增85%。
通过交易会,外界进一步认识了安徽农业的优势和潜力、发展的好势头和蕴藏的巨大机遇,增添了投资安徽农业的信心。美国嘉吉公司表示,将扩大在安徽的投资。立陶宛农业部门负责人称,明年将带更多的人前来洽谈合作。
转型升级的“推手”
“本届交易会,签订了一批‘大块头’项目,将极大地提升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层次。”大会组委会秘书处副主任许伟说,合肥农交会已经成为我省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许伟所说的“大块头”,包括省政府与中粮集团、中农发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粮集团拟投资150亿元,与安徽农业进行全面战略合作;中农发集团将采取控股、参股、并购、租赁等多种形式在安徽省重点农业产业和重点区域投资兴业。
据介绍,与上一届相比,本届交易会无论是签约额还是项目质量都远超过上届。大会共签订投资项目304个,合同金额达899亿元,比上年增加了三倍。签订贸易定单713份,贸易额达384亿元,大大高于上届。
利用展会,我省各代表团还举办了18场丰富多样的专场招商或馆日活动,大力推销自己。展会还没结束,颍上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就已经带着厦门客商前往考察。数据显示,展会期间,我省参展企业与省外、国外及港台客商对接洽谈670场次,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方面与中外客商达成了100多项合作意向。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