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铺镇黄堰村是六安市多年的“难点村”,自去年省直机关选派干部王华到村任第一书记后,面貌为之一新。王华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全村建成400多亩蔬菜大棚、
广大选派干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带领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突破口。据统计,前三批选派干部通过争取政府项目、选派单位和社会支持,激活民间投资,累计协调投入资金31.4亿多元,实施经济发展项目19380多个,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水平。黄山学院第三批选派干部、黟县宏村镇党委副书记戴小宁到任后,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拥有1360亩优质桑园基地、可吸纳带动1000户蚕农、年均收烘蚕茧50吨、经营产值300万元的蚕农合作社,群众称她是“蚕农致富领头雁”。
“省委把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实施财政扶持政策。 ”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负责人说,前三批选派工作中,省财政共支出4.87亿元,用于选派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省、市、县财政共支出1.8亿元,每年为每名选派干部配套5000元办公经费。一手抓增加农民收入,一手抓增加村集体收入,广大选派干部在省财政安排的专项发展资金“酵母”作用下,盘活集体资产,化解村级债务9.4亿多元。
选派干部以改善民生为己任,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据统计,选派村新建村组道路6.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