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干部服务“三农”添动力

访问次数: 1153                        发布时间:2011-10-17

[字体: ]

 

 

三十铺镇黄堰村是六安市多年的“难点村”,自去年省直机关选派干部王华到村任第一书记后,面貌为之一新。王华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全村建成400多亩蔬菜大棚、8000平方米的综合性番鸭养殖场。2001年以来,我省先后分四批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1.4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涌现出以沈浩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选派干部,选派工作被誉为“城乡发展的统筹工程、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和干部培养的摇篮工程”。

  广大选派干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带领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突破口。据统计,前三批选派干部通过争取政府项目、选派单位和社会支持,激活民间投资,累计协调投入资金31.4亿多元,实施经济发展项目19380多个,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水平。黄山学院第三批选派干部、黟县宏村镇党委副书记戴小宁到任后,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拥有1360亩优质桑园基地、可吸纳带动1000户蚕农、年均收烘蚕茧50吨、经营产值300万元的蚕农合作社,群众称她是“蚕农致富领头雁”。

  “省委把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实施财政扶持政策。 ”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负责人说,前三批选派工作中,省财政共支出4.87亿元,用于选派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省、市、县财政共支出1.8亿元,每年为每名选派干部配套5000元办公经费。一手抓增加农民收入,一手抓增加村集体收入,广大选派干部在省财政安排的专项发展资金“酵母”作用下,盘活集体资产,化解村级债务9.4亿多元。

  选派干部以改善民生为己任,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据统计,选派村新建村组道路6.3万公里,挖当家塘25139口,打机井42067眼,开挖疏浚沟渠35740多公里,新建生产桥涵5.7万多座,改扩校舍167万多平方米。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和落实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开展创建文明村、户活动,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据统计,前三批1.2万个选派村中85%以上整体工作进入所在县乡先进行列。(记者 黄永礼)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