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多光子纠缠制备与操作数目世界纪录
记者
量子纠缠被爱因斯坦称为“幽灵般的超距离作用”,它是指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心心相印”,只要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就能立即使另一个粒子状态发生相应变化。光子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多光子纠缠态的制备和操控一直是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目前,世界上普遍利用晶体中的非线性过程来产生多光子纠缠态,产生多光子纠缠态的难度会随着光子数目的增加而成倍增大。此前,国际学术界已报道的纪录是最多能制备出六光子纠缠态。
中国科大研究人员对已有的纠缠光源制备方法进行改进,最终验证了八光子的纠缠特性,并进一步利用产生出的纠缠态完成了八端口量子通信实验。实验历时三年多,结果超越了经典界限,展示了量子纠缠的优越性,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对多光子纠缠的制备与操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这项研究成果将在量子通信网络、量子计算等领域中应用。(桂运安)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