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编办创先争优和“三强化、三提高”活动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事业机构编制处支部实际,并经广泛征求意见和支部专题会议研究,决定2011年度作出如下承诺: 一、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一)推动皖江示范区公益事业单位的优化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示范区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二)加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事业单位整合力度,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生产力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建设。 以上工作完成时间:6月。 二、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等方面开展多形式、多层次试点探索。做好工作指导、服务协调和工作督查,推动试点工作有序进行。适时召开全省事业单位改革理论研究会和经验交流会,集中研讨和交流各地经验做法,推动试点工作逐步深入。 (二)开展事业单位模拟分类。掌握全国试点动态,学习试点地区经验做法,搞好政策储备。研究提出事业单位分类的方法和标准,选择若干省直部门和市、县进行模拟分类。 (三)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拟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清理规范的意见》;在前期调查摸底和分类清理的基础上,指导各市、县按照清理意见做好撤销、合并、转企改制事业单位的组织实施和保留事业单位的规范管理;加强对清理规范工作的专项督查考核。 (四)大力推进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进一步推动全省市、县二级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深入开展。继续做好省本级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集中力量加强对资产少、人员负担重、改革阻力大的重点单位改制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打好攻坚战。研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五)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省医改工作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政策评估和核编工作总结,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并适时出台《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办法》,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长效发展机制和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继续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除搞好芜湖、马鞍山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跟踪指导、宣传推介和经验总结外,重点抓好中医院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研究拟定并适时出台《安徽省县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编制标准》,推进县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六)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文件精神,全面完成全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 (七)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1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分类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以上工作完成时间:12月。 三、强化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研究出台《关于全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管理的实施意见》,启动首轮全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核定,科学合理地确定事业编制总量,在全省初步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管理制度,在皖北地区开展建立总量控制下的事业单位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试点工作。加大对此次政府机构改革中调整力度较大的省直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调整规范力度,整合机构、盘活存量编制,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能。 (二)根据国家有关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省人口增长、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标准并组织实施。今年制定出台县级公立医院、幼儿教育机构编制标准,完善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 以上工作完成时间:12月。 四、加强支部建设,为全面完成工作任务提供组织保证 (一)抓好组织纪律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继续做好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二)强化学习。集中学习做到定期定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记录详细。个人自学做到随时随地,年阅读书目不少于8本/人,年完成读书笔记不少于1本/人。 (三)开展重点课题研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课题研究,撰写有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或论文,促进学习,推动工作。 (四)建立目标责任制。按照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督查,确保工作落实的要求,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人、岗、责”有机统一相互协调。 以上工作完成时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