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用四个“必然要求”高度概括了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意义,也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定了调。
由此,2011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渐入高潮,各地纷纷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举措。有学者将2011年称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年”。
中央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格局
从2011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专门论述,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社会管理单独设立一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不断升温。
7月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从
中央的政策部署,关键在落实。为推动和指导各地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部署,11月下旬至12月初,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同志,分别在江苏南通、湖北宜昌、四川德阳以及北京召开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座谈会的四个现场会性质的地方片会,通过现场考察、交流经验,推动和指导各地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部署。
探索社会管理新经验
一年来,各地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各地坚持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高起点规划,项目化运作,制定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方案或决定,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方法步骤。
河南省新郑市把社会管理事务分解成若干个项目,一项一项盯着抓,落实到各层次,层层推进。在广东省深圳市,公共服务正联成网,他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市编织起民心网、工作网和防控网,将社会管理与服务推向了新的高度。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各试点地区紧抓社会管理的主要环节和瓶颈制约,围绕服务民生等重点工作,创造了一批新经验。
山西省太原市选取群众反映强烈的12个民生领域问题作为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吸引广大市民和专家参与,并同国内外相关领域一流标杆进行“对标”,全面提高创新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惠民性。
“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强调以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为重点,坚持民生优先原则。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互联网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无不凸显“服务”二字。
面对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来沪人员多、涉外人员多、特殊人群管理难的现状,上海市长宁区以“安全、稳定、有序、活力”为目标,发现百姓需求,主动提供社会管理与服务。
江苏省南通市在首创“大调解”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民情直通制”“听证议事制”“风险评估制”“联合接访制”等新模式,畅通群众诉求,有效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的产生和激化。浙江省诸暨市等地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探索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成立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纠纷、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工作平台。
管理中体现服务,服务中延伸管理。为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天津市滨海新区建立对长期工作、临时工地、散居社区的三类流动人口分类管理,建立功能区、街镇、居村(建筑工地)三级平台、一站式服务,建立解困救助、维权法律援助、落户激励保障三层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三”工作模式。
服务的理念到底扎根多深?从对特殊人群帮教服务管理中就可见一斑。重庆市大渡口区已初步实现了对特殊人群“管思想、管行为、管生计”的统一,一大批人顺利回归社会,从过去的所谓“破坏力量”变为了“和谐因子”。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各方参与、齐抓共管,逐步形成与党委、政府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
山西省太原市制定社会组织评估办法和标准,成立民间组织评估工作领导组,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山东省泰安市则创建“平安协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在创新中加强,在加强中创新
坚持典型引路是我们党的一个基本工作方法。但同时中央也特别强调,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防止搞劳民伤财、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深化理性思考,总结规律特点,及时将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典型转化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法律和长效机制。今后一段时间内,好经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是个大方向。
来自中央权威部门的信息显示,在总结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央将要进一步统筹发展、民生、稳定,搞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规划设计,避免出现社会管理单项性创新较多、整体性规划设计不足的问题。
中央将更加注重观念的转变、要素的集成、资源的整合、方法的改进,努力破解各种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使社会管理在创新中加强、在加强中创新。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