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人数高居首位,“安徽好人”感人至深,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群星璀璨……江淮儿女汇聚道德力量,展示昂扬风貌——
铸造加速崛起的“精神引擎”
【编者的话】
2011年以来,我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安徽日报在“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专栏推出“回眸与展望”系列报道,回顾奋进历程,展望发展前景。
汇聚激励万千群众的道德力量——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入选数位居全国第一;“中国好人榜”入选数达438人,占全国总数的12%,亦居榜首
江淮大地,人才辈出;江淮儿女,竞显风流。
2011年,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征途中不平凡的一年,沈浩、刘丽、胡文传、王现伟当选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我省当选人数全国第一。在“中国好人榜”推荐评选中,我省入选人数达438人,占全国总数的12%,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经济风骨日渐强劲,精神血脉日益充沛,一大批道德典型感动江淮、温暖人心,他们或用赤诚忠心写奉献文章,或用热诚善心抒人间大爱。一个个平凡的名字,响彻江淮大地;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激荡人们心灵。
他们,是时代先锋、社会楷模;他们,是加速安徽崛起的钢铁脊梁,是矗立在江淮儿女心底的精神群雕。
10余场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21场“江淮先锋”事迹报告团等活动……人们近距离地感受到榜样的人格力量,从他们一些琐碎的小事中,看到了他们的大义大爱,领略着他们朴实、真挚的情感,感悟到了他们平凡中蕴含的伟大。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基层和群众是“安徽好人”的肥沃土壤。我省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是江淮大地这片“良田沃土”和全省上下形成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关心好人的“强劲东风”共同孕育出的“灿烂百花”。
“2012年,我省争取继续保持道德建设工作全国领先位次,坚持月评‘精神文明十佳事迹’,评选表彰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确保实现‘中国好人榜’评选‘五连冠’目标,充分展示美好安徽良好形象。 ”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
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励前进的时代,崇德向善的主流引领社会的风尚。道德模范和“安徽好人”事迹各不相同,但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芒,展现出来的温情大爱,犹如一波波动力不竭、激情澎湃的春潮,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在生机勃勃的江淮大地上奔腾,在建设美好安徽的征途上激荡!
营造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时代风貌——
马鞍山市经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176个城市、村镇、单位荣获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称号
作为目前国内城市综合性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进步体现的集大成者,也是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被誉为“江南一枝花”的马鞍山市,2009年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城市,我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梦想从此张开了翅膀。从小铁厂里走出来的全国文明城市,历经两年的共建共享,“江南一枝花”绽放得更为灿烂迷人。
“在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测评中,淮北市虽未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一直在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不仅仅是为了领奖,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淮北市委有关负责人说。淮北作为一个因煤而建的“年轻城市”,争创难度相对较大。但是,淮北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弘扬“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的煤城精神,让淮北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共赴“文明之约”。
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全省各地深入开展清洁示范村、文明生态村、绿色小康村、移风易俗示范村“四创”活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步伐铿锵有力。铜陵县、繁昌县、歙县蝉联全国文明县城,芜湖县、肥西县、霍山县、凤台县跻身全国文明县城行列。 58个村镇、110个单位进入全国文明行列。
“评选创建工作后三名,实现全省县城文明创建工作全覆盖,通过暗访检查、通报督办、观摩学习和约谈推动的创新举措,部分创建滑坡县形成了争先恐后的创建态势。”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位于皖北最北端、基础薄弱的砀山县,在全省测评中位居后三名之一,通过暗访调研、督促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成为薄弱县转化提升的典型。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是全国各个城市的一场“大考”,2012年,我省力争在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争先进位。我省继续落实暗访检查、通报督办、观摩学习、约谈推动四项制度,突出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公益行动、人际交往四个方面,组织开展市、县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力争更多城市上榜进位。
营建充满朝气、锐气、正气的公民道德建设氛围——
志愿服务跻身全国第一方阵,4人当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春风化雨
“我们带来一床羊毛被和一个电饭锅,希望能给你带来温暖。 ”大爱中环志愿服务团乔晓戈说。
近年来,我省组织评选“我最喜爱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姜轩发、程新如、傅强、贾志茹4人当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大爱中环志愿服务团荣获全国十大志愿服务组织,安徽志愿服务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志愿精神闪耀江淮大地,老中青三代志愿者传递温暖,播撒爱心,体现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去年12月27日下午,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晓星小学二(1)班的王雨婷和同学陆文琪,放学后一起参加晓星小学乡村少年宫开设的舞蹈兴趣班。 “以前只听说城里有少年宫,而且收费,没想到现在我们乡村学校也有了少年宫,而且不收费,这是党和政府为农民朋友办的一件大好事。 ”王雨婷的家长说。
近年来,我省争取中央投入2680万元兴建6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推动各地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145所,受益的农村孩子达20万人。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滋润着新一代人心田。
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省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组织开展首届安徽省优秀童谣创作征集,“童心向党”、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实践活动走在全国前列。以20个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县区为典型基地,组织开展安徽中华经典诵读展演63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凝结着“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与毅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公民道德建设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全省人民群众的共同实践。(记者张岳)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