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贷款的增量和增速位居中部首位,贷款余额在全国比重继续提升,信贷投向薄弱环节支撑经济增长……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省银行业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信贷呈现“投放多、增长快、结构优、发展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省政府金融办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的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2323.7亿元,增量和增速均位居中部首位。在全国新增本外币贷款规模减少3300亿元情况下,我省新增贷款同比多增了159亿元,占全国比重由2.75%提升到3.06%,体现了安徽加速崛起的发展特征。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信贷投放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民生、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更与全省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同频共振。去年12月末,全省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企业贷款的六成,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179.2亿元 (不含票据),同比增长48.8%,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8.5个百分点,高于大、中型企业40.6个和37.2个百分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皖北三市七县新增贷款规模占全省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77.3%、50.3%和14.7%。重大战略平台与信贷投向相得益彰,实现了经济促进金融,金融支撑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据了解,去年前三季度,皖江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37.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8.9%,同比增长14.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劲“龙头”。
据悉,今年我省信贷将朝着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稳中求好方向发展。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方面的信贷投入,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文章做好。推进金融创新,推动银证、银保、银信、银担、保担等不同金融业态之间的合作,发展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型金融业务和创新产品。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