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之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主要做了十件大事。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二是成立了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省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省长任第一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三是召开了高规格的大会。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王明方主持会议。四是设立了每年5亿元的引导资金。五是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六是利用省引导资金,首批支持了合肥京东方8.5代线等2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795亿元。七是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八是组织编写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知识读本》,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印发。九是建立了“千百十工程”项目调度体系。十是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指标统计体系。由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项工作较为扎实,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高度评价。
通过上述努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工作已经形成了省市联动、“千百十工程”项目调度、指标统计和考核等四大推进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省市联动体系。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会后,各地各部门都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上重要位置,绝大多数市都召开了会议、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设立了专项资金。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商务厅等省直部门也都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市县主要领导都亲自抓招商、抓企业、抓项目、抓统计,对京东方八代线、正威半导体、晶澳新能源等重大项目,省领导亲自过问、市领导直接抓,呈现省市共同推动的喜人局面。
“千百十工程”项目调度。利用“
指标统计体系。综合运用企业法和产品法,建立了分市、分产业统计体系,并在省统计月报中逐月公布,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我省统计指标体系在全国最先建立,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系统会进行了经验介绍。
考核体系。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情况纳入到省对各市的考核体系中,一类市分值达到了8分,超过了GDP的分值。在省对县的考核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好的县也给予加分奖励,调动各地加快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结构升级步伐。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201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完成投资488.45亿元,超出年度计划12个百分点。实现产值4132.1亿元,增长62.1%。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首次迈过千亿元大关,以TFT-LCD、PDP为代表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成为全国的龙头,以光伏电池及组件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规模跃居国内第一方阵,以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大型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在全国前列,铜基、铁基、硅基新材料、现代中药、公共安全特色和规模优势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