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部分贫困地区五保户将获财政“特殊照顾”
80岁以上老人有望领高龄津贴
怎样让老人安享晚年?这是所有子女最关心的问题。昨天,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全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试点工作,并力争在2013年在全省推广。此外,还将建设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的通道。
“合肥市已经启动了‘18140’工程建设,即建立18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14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省民政厅副厅长周苏介绍,目前,合肥市已经确定了试点街道15个,社区89个。
今年,省民政厅将进一步做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民生工程试点工作。“省财政也安排预算2000万元,将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民生工程试点工作。”周苏表示,省民政厅将力争在2013年向全省推广。
今年,我省还将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县级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光荣院的管理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据了解,省民政厅将建立省财政对皖北部分市县、财政困难地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运行经费的补助机制,以及服务人员工资、管理运行经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增长机制。
周苏介绍,我省计划在“十二五”末,将现有的2000余所农村敬老院中的40%转型成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对于适度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的建立,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其中之一便是推动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周苏同时表示,健全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服务机制,也可以为低收入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补贴。
和许多工作需要专业人才一样,养老服务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据了解,我省将建立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的通道,通过招考、招聘和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此外,我们还要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与再就业工程相结合。”周苏介绍,可以通过招聘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和陪护专业化服务,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叶翔 记者姚一鸣)
信息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