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公益”的多赢模式——我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纪实(上)

访问次数: 1279                        发布时间:2012-02-24

[字体: ]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多年的企盼,也是党和政府近年来着力解决的民生难题。

  2009年下半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踏上探索医改之路: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抓手,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两年多来,在医改春风的吹拂下,安徽基层医疗机构逐步回归“公益”,老百姓和基层医护人员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实现多赢。

  提质降费人民群众得实惠

  117,肥西县小庙镇中心卫生院里,挂号、取药等各个窗口前均有人排队等候。

  在新农合报销窗口,记者与高刘镇贾郢村农民朱启友攀谈起来。他告诉记者,妻子徐世翠去年摔伤,在省城一家大医院做了钢板结骨手术,愈合后在镇卫生院做了取钢板手术。

  “取钢板怎么不去大医院? ”

  “现在卫生院条件也蛮好,CT、彩超、胃镜、心电图,样样都有。 ”朱启友指着不远处的导诊牌说。

  “花了多少钱? ” “不贵。总费用才2433.49元,新农合还能报掉938.20元。 ”朱启友扬了扬手里的票据。

  “如今,生小病和恢复性治疗没必要上大医院了。卫生院的药品买来什么价就卖给病人什么价。在家门口的卫生院看病,费用低,报销比例还大。 ”朱启友进一步解释说。

  春节前后,记者走访基层医疗机构时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与朱启友有着相同的就医体验。

  在三甲医院做常见的阑尾炎手术,通常要花四五千元。然而,芜湖县陶辛镇陶辛村村民陈双娣却告诉记者,她不久前在镇卫生院做手术,自己才花了270元。费用差距为何如此之大?陶辛镇卫生院院长崔精敏为记者解惑:“医改后,与省内许多卫生院一样,我院对部分病种费用实行包干,以减轻患者负担。阑尾炎病种包干费用只有1800元,患者如参加了新农合,还可在扣除100元门槛费后报销90%。 ”

  医改还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往,农村儿童保健不过是打打疫苗。可是,记者在当涂县太白镇中心卫生院的四楼儿童保健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发现,这里的硬件设施一点不比省城三甲医院逊色,不仅能为幼儿打疫苗,还能为儿童提供听力、视力和智力等各种筛查。

  穿行在卫生院崭新的五层门诊大楼里,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各类诊室应有尽有;能做生化检查,还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院长王兵说,这些设备多数是近两年借助财政拨款新添置的。

  王兵介绍,如今,辖区内70%以上的居民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去年起,该院开始为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 “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重医疗轻防保的倾向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双轨并重。 ”

  回归公益医护人员有保障

  金太好是当涂县护河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乡镇医生。谈起医改,这位从医32年的老医务工作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医改大大提升了我们乡镇医生的幸福保障系数! ”

  医改后,金医生收入翻了一番,开始享有住房公积金。去年,他用公积金贷款在市区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成为全县乡镇卫生院系统第一个享受公积金贷款买房的人。最令他欣慰的是,2010年全县拿出40个空编,公开招考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他学医的儿子通过考试,有了事业编制。

  徐传贵也是通过医改招募考试来到卫生院的。他1990年从医学院毕业,在一家大医院五官科工作,始终没有编制。一考到当涂县乌溪镇卫生院,他就获得参加为期1年的全科医生培训的机会。“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徐传贵说,有了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视,在卫生院从医同样前景广阔。

  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得到大幅提升。 “以前,我们医院尿常规只能手工做,现在有了分析仪。以前全院只有一台电脑,现在医务人员人手一台。”当涂县黄池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宗朝阳告诉记者。同样,在肥西,2011年财政投入近500万元,为所有中心卫生院配备中高档医疗设备。

甚至是最基层的村卫生室,也开始“鸟枪换炮”。几年前,芜湖县陶辛镇陶辛村卫生室,还类似一家简易私人诊所,而现在是6间诊室分开,配备了电脑、冰箱、空调、氧气、急救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 “这些全部是政府投入。现在村卫生室的就医环境,比15年前全县条件最好的乡镇卫生院还要好。 ”承友明医生告诉记者。

  在当涂采访时,记者询问起一种常用消炎药的针剂价格,几个乡镇的卫生院院长无一人能准确回答。黄池镇卫生院院长宗朝阳解释:“以前,患者一提到某种常用药,我立刻能报出价格。可现在因为无需以药养医,我们对药价已不敏感了。 ”

  从“敏感”到“不敏感”,鲜明地反映了医改前后的深刻变化:“以药补医”机制被彻底打破,没有了利益驱动,医生使命感回归了,政府办医疗机构的使命感回归了。 “只要坚持医改方向不动摇,不断调整完善医改政策,我们相信,医疗的公益性会一天天增强。 ”当涂县卫生局局长王胜年说。

  率先探路破解难题显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创新探索与积极推进,我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基层医改主要任务,“改”出了一片新天地:

  ——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全民医保制度初步建立。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2011年全省87个统筹地区覆盖人口4917万,较上年增加148万人,参合率达98.98%。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城镇医保参保人数为1612.8万人,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

  ——基层综合改革逐步深入并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巩固。改革后,我省基本药物采购价格平均下降52.8%,基层群众看病费用平均下降30%左右,抗生素使用比例下降20%左右。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省已初步实现降低基本药物价格、保证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满足基层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改革目标。”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每个乡镇建设一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建设一个标准化卫生室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行动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受惠面日益扩大。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50%

  今年初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我省基层医疗机构次均门急诊药品费、门急诊费同比下降28.7%20.9%;次均住院药品费、住院费分别下降14.5%10.6%;在岗人员、离退休人员平均收入分别提高了32%3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041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 “这表明全省基层综合医改成果进一步巩固发展。”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作如此评价。(记者吴永红 夏胜为 陆列嘉)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