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梨树县“海选模式”调查与思考

访问次数: 1954                        发布时间:2012-03-05

[字体: ]

“海选”,这一最初由农民自下而上的探索实践,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自上而下地有序推进,并以法律制度等逐步规范完善。这种上下结合、良性互动的方式,也许正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与优势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何平朱海黎秦杰马扬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艳阳天”。正月十五刚过,记者踏上广袤的松辽平原。一望无际的黑土地虽尚未开冻,但春天的气息,已从那遍布田野的大棚里青翠欲滴的菜苗瓜秧间扑面而来。

梨树,这个中国“海选”的发源地,由农民20多年前播下的民主选举的种子,已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在中国广大农村形成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生动局面,以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植根于农村大地上的伟大实践

“海选”——一个富有东北地域特色、充满乡土气息的词汇,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广泛实践,作为中国农民创造的新的民主政治术语,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

同最初凤阳小岗村人搞土地承包是被“逼”出来的一样,梨树人的“海选”起初也不是事先计划的主动选择。

谈起25年前的那次选举,时任常务副县长的费允成记忆犹新:“北老壕村村民们对当时的村干部意见很大。当他们希望由自己推选村干部的意见反映到县里时,我觉得符合中央精神和宪法规定,可以尝试,应予支持。”

谁也未曾想到,正是这一破天荒的尝试,从此开启了中国农民主宰自己命运的大门,也使北老壕村这个北方默默无闻的小村庄闻名天下。

费允成说,梨树县委县政府根据村民的意愿,确定了选举原则:不定调子、不划框框、不提名候选人,充分相信群众,由他们选出自己信得过的人。

“选举那一天气氛相当热烈,全村2000多名村民踊跃投票,大会一直开到后半夜。”县民政局原局长徐谦也对那天印象极深:“每到选举揭晓时总是欢声雷动,村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经过三轮选举,老百姓信任的村委会被选出来了。徐谦说:“从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我们的基层民主之路顺应民心,是大势所趋。”

在那次选举中当选为村副主任的孙国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十分感慨:“因为没经验,用啥做选票的都有,有算草纸、烟盒纸,甚至还有报销单。如今已经选了八届了。和那时相比,制度越来越完善了,老百姓越来越在行了,参选的人越来越多,承诺的事越来越具体,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

“‘海选’在梨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据参与过梨树县历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徐谦向记者介绍:

——第一阶段是北老壕村的创举。19861223,北老壕村村民在县委领导的首肯下,首次进行了由村民户代表推选候选人,在村民代表会议上确定村委会的正式候选人和正式选举的尝试,成为“海选”的萌芽。

——第二阶段是平安村的突破。199213,平安村以村民直接投票的方式,“海选”出新一届村委会。由此,“海选”成为基层民主选举的代名词。

——第三阶段是霍家店村的提升。1998年,霍家店村在“村委会组织法”颁布之年进行的换届选举,使“海选”的选举程序更加规范。

徐谦指出,小岗村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解决了把土地还给农民经营的重大问题;“海选”则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标志,开启了把民主权利还给农民的伟大实践。土地承包和基层“海选”一样,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

“此后‘海选’在中国农村遍地开花”,目前全国已有95%以上的村实行了‘海选’”。王振耀当年作为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处处长,亲身见证了中国农村民主选举的发展历程。

王振耀告诉记者,1992年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弗兰克吉布尼找到他,对民主在中国的实施表示怀疑。于是,我们就请他到梨树县实地采访。

“在平安乡,我们睡在了农民的炕头上,十几个人睡一个大通铺呀,一直唠到天亮,这对这位美国记者来说肯定是第一次。”王振耀说,吉布尼到处走,随意问,在采访了大量村民后,他终于信服了,并写出了反映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专题报道。

据费允成介绍,自1998年以来,包括美国、丹麦、荷兰、加拿大、印度、日本、新加坡、泰国和香港等在内的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学者和媒体记者到梨树县进行了观摩和考察,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介绍中国基层民主选举等村民自治情况,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记者在梨树的采访中真切地感受到,“海选”释放了农村蕴藏的活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改善了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沿着宽阔的柏油村路,记者来到霍家店村。一个个橘黄色的路灯、一栋栋欧式别墅和空中传出的曼妙音乐,显出这里的安宁与富足。村口的石碑上,“村民自治好”几个大字鲜艳夺目。

“当初选举时,谁会料到今天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呀!”73岁的村民王凤良正在自家的别墅里看电视,他对记者说,自从14年前霍家店村民在“海选”中选出了大伙满意的村委会,这个村就彻底变了样。

“村里当时真的连买一张纸的钱都没了,村民天天上访,干群矛盾十分紧张。”霍家店村村主任崔文彦说,经过十多年的拼搏,这个曾经欠债近千万元的村子,如今成为全省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村委会、全国文明村等荣誉。村党支部在建党90周年之际,还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

“海”者,大也。海可纳百川,海阔凭鱼跃。让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出自己中意的带头人,这就是“海选”的精髓。

“谁能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就选谁。”霍家店村村民用选票表达着他们朴素的民主追求,行使着他们神圣的民主权利。

“海选”让一大批群众拥护的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他们中的一批人被选进村委会,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据统计,在梨树全县新一届村主任中,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近70%,平均年龄为45.5岁。

尽管还没出正月,但梨树县高家窝堡村村民聂剑英家的香瓜育苗大棚里,已是热气腾腾,嫩绿的香瓜苗在十几名女工的巧手下,飞快地嫁接到南瓜苗上。“从正月初二开始就没闲着,5万株瓜苗全得嫁接,这样长出的瓜抗病能力强,个头也大。”

聂剑英告诉记者,他们村的村主任兼村支书高华是蔬菜经济合作社的带头人,“大伙选人的眼光很准,他有头脑,领着我们找市场。如今村里没人闲着,大过年的都没多少人打麻将。村民说,打麻将指不定会输,整大棚可是能保证赢啊!”

“我的权力是村民给的,所以必须为村民服务。”高华说,他正琢磨将村里的蔬菜打出个品牌,让村民能挣更多的钱,“我竞选时承诺了6件事,如今全实现了。”

谈到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给梨树带来的变化,县委书记闫旭十分自豪。他告诉记者,梨树不仅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综合经济实力也明显提升,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产粮大县。去年,粮食产量突破25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5万元,比1989年增加了一万多元。

“海选”唤醒了亿万农民沉睡千年的民主意识。经过八届村委会选举的实践与探索,梨树农民参选热情不减,参选人数始终在90%左右。

平安村首位通过“海选”成为村主任的陈永喜曾对前来采访的美国记者吉尼布骄傲地说:你们总统当选时的参选率只有46%,我当选村委会主任的参选率可是95%

“海选”开创了中国特色基层民主政治的新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有学者精辟地指出:由梨树农民创造的“海选”这一村委会直接选举方式,同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土地承包制”一道,犹如“双子星座”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两大里程碑。

从“海选”到“法选”

谈到“海选”,记者发现,梨树人都会不约而同地从“宪法”和“村委会组织法”中引述依据。无论在田间,还是在炕头,一个个普通农民都能熟练地说出法律法规中有关基层选举的具体条款,脱口说出这些法律法规哪年试行,哪年颁布,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这让记者颇感意外,留下深刻印象。

徐谦告诉记者,梨树“海选”的法律依据就是宪法第111条的“村民自治”这句话。梨树“海选”之路,就是以此为依据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从无到有,从粗陋到精细,从初级到成熟,逐步从“海选”发展为“法选”的过程。

费允成说,北老壕村的选举一开始,就是“依法”进行。这个鲜明的特征,为此后“海选”的不断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梨树人实践中创造的许多探索性做法,不仅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还充实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1987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就吸收了梨树县的做法,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采纳了梨树县“海选”的多项实践经验。

如村委会组织法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名额。选举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的方法,选举结果应当场公布,选举时,设立秘密写票处。“这些法律条文都是农民们在一次次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重要成果。”徐谦说,直接提名是梨树的创举,差额选举则是农民们历经三次换届的实践探索才取得的宝贵经验。

据了解,1991年末到1992年初的梨树县村委会第二届换届选举中,全县还只有不到10%的村采用“海选”方式提名候选人,但到1994年第三届换届选举时,“海选”的办法已经在梨树县普遍实行。

费允成指出,一次次的实践总结,为相关法律的完善提供了依据。在第一、二届选举时,梨树各村都采取公开划票的方式,结果发现,一些选民在写票时,因碍于情面或怕得罪人,只能违心地填写选票。为了保障选民投票的隐秘性和选民意志不受干扰,在第三届选举时专门设立了秘密划票室。针对一些选民不识字的情况,由乡里选派其他村的教师,帮助他们填写选票。这些规定都切实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益。

毋庸讳言,在农村进行民主实践,难免会遇到各种因素干扰,诸如宗族势力等影响,也会有因利益纠葛而产生的偏差。当记者就此类问题征询梨树干部群众的看法时,他们的回答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的结论是:这种情况并非主流。

“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饭吃了,酒喝了,礼也收了,但到投票时该选谁还是选谁。”平安村村委会主任陈忠说,“因为农民最讲实际,谁不希望选出办事公道、能带领大伙致富的人呢?同时,实行秘密划票,也为农民行使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他认为,经过20多年的基层民主实践,农民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民主素质普遍提高,对怎样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他们心里明白着呢。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任喜荣认为,在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权利中,选举权是核心。没有这个前提,就难以实现科学决策、有序管理和有效监督。从乌坎等地发生的风波来看,村民最为关注的就是选举权能否落实。每三年一选举,可以从制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有效遏制腐败。

王振耀说,仅有民主,而没有很好的规则,民主难以平稳运行。实行村民自治后,农村找到了解决内部矛盾的机制,为和谐发展奠定了一个制度基础。乌坎风波的最终解决,依靠的还是进行依法选举。这是中国农村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这是民主为中国农村发展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程序保障民主,民主提高群众。霍家店村61岁的李明昌曾连续六届当选村委会副主任,却在第七届因差十几票被村民“选下去了”。他说:“每次村委会改选都是对干部的教育和考验。三年一届,不好好干,不为群众服务,下届大伙肯定就不选你了。”

退休后,费允成一直潜心总结梨树的“海选”经验。他介绍,至2010年末,梨树县的“海选”已经历了8届,并取得了一系列经验:一是尝试了把提名权从选举权中分离出来,由选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体现了直接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二是探索了确定选民资格、发放选民证持证选举,确定候选人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提名、村民小组提名、有选举资格的10人以上提名等一系列规定章程;三是丰富和完善了选举的程序和内容,将推荐权交给农民,并增加了候选人竞选演讲、设立秘密划票室、差额选举等内容;四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将选举时间由冬季改成在7月进行;五是确定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民中的一员,可以参加村委会成员的竞选,当选者即可行使村支书、村主任两个职务“一肩挑”。

吉林省委党校副校长周知民认为,“海选”是中国民主政治过程中训练民主意识,推进民主行为的最好方式。其意义不仅在于为全国农村提供了基层民主建设的范例,也提供了规则和程序,因为实体民主必须由程序民主作保障。

专家们表示,以村民直选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尽管不可能短时间内做到尽善尽美,也不可能解决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全部问题,但梨树20多年的实践证明,村民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基本国情,方向和路径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并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党的领导是基层民主发展的灵魂

在高家窝堡村敞亮的人才信息交流市场大厅,记者看到,墙上的电子大屏幕中不停地更新着摘菜工、家政服务员、保安、瓦工等全国各地人才市场上适合农民的用工信息。

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高华说:“这是村里去年建起来的,十里八村的农民都会到这里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多的时候能有三四百人。”

“上任一年多来,上级落实给我们村的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很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低保补助等款项,都及时发放到了农民手里。”高华指着村部走廊墙上贴满各种表格的村务公开展示栏说:“遇到大事,村里会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各类用款情况也及时上墙,接受村民监督。”

高华说,新的党支部在一年内发展了两名30岁左右的年轻党员,并鼓励他们多参与村里各项事业。他说:“得培养一些年轻后备人才呀。这样咱村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

“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不是该不该管,而是如何管的问题。”新上任的小宽镇党委书记刘文明说,在村民自治建设中,党的组织必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在梨树县采访,记者发现:自20106月梨树县开展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以来,在全县295个行政村中,唯独小宽镇新风村至今没能依法完成换届选举。

“新风村选举出现问题,表面上看是选举程序上屡出差错,深层次原因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不得力,工作措施不到位。”一位知晓内情的当地干部告诉记者。

曾经是远近闻名鱼米之乡的新风村,近年来村干部领导不力,经济滑坡,人心涣散。在这次换届选举中,由于种种人为干扰,甚至有人采取了一些非正常手段,使选举陷入僵局。村民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走上了“要求依法选举”的艰难上访之路。

梨树县一位信访干部说,为了维护民主选举权利,农民们如此执著地上访,我在信访局工作多年还是第一次遇见。

刘文明说:“老百姓依法维护民主权利的意识增强了,是社会的进步。尤其在这种时候,党组织更应当加强有效引导,以推动问题的顺利解决。”

当镇里委派镇武装部长陶维民兼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新风村才出现转机。陶维民告诉记者,他上任后,首先做的就是挨家挨户核实选民人数,防止再发生漏登错报的情况。为了力求准确,他到派出所核对户籍,找计生干部查验婚配嫁娶的情况。

在新风村,记者看到一条4多宽新修的水泥路通向全村各家农户。这条长3公里多的崭新村路,是陶维民上任后带领党支部为村民办的第一件实事。平整的水泥村路,连接起来的是因换届选举久拖不决日渐疏远的干群关系,修复的是村民之间有些对立的邻里情谊,带来的是新风村村民们期待已久的希望。

经过陶维民等党员干部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村民们对选举准备工作初步认可。目前,村主任参选人的竞选演讲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择日公布选民榜,确定选举日,进行正式投票。

据悉,根据记者反映的情况,梨树县县委、县政府已于日前成立了新风村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负责人,下设民意调查、政策咨询、信访稳定、选举指导、纪律监督和宣传引导等六个工作组,以推进新风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在新风村采访时,记者注意到村里新修的水泥路旁,一户农家院落的院墙上写着一幅引人注目的标语:“党员群众一条心,致富路上有黄金。”

“我们老百姓就相信党,没有党的领导不行!”新风村村民侯福春说,“只要上级党委关键时刻有态度,依法按程序办事,相信选举一定能成功。”

“这些年,在村‘两委’的换届过程中,县委一直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指导,注重思想引导。”梨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峰说,“为了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我们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推行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

闫旭说:“我们鼓励当选的主任参加村书记选拔,如今我们县村‘两委’中‘一肩挑’的比例,已经由20多年前的不到20%上升到了86.4%;全县295名村委会主任中是党员的有277名,占93.9%。”

“‘一肩挑’有利于实现党组织的意图同农民的意愿的有机统一。”闫旭说,“我们县这几年通过党组织对选人用人政治上的保障,让一些公道正派、能力突出的人走向了带头人的岗位,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了。”

在梨树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凡是村里经济发展、基层民主健全的地方,都是因为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记者去北老壕村采访前,一位曾经到过这里的同事专门提醒,那里的路可难走了。没想到,下了乡级公路,一条虽不宽敞但却平坦的水泥村路展现在眼前。

“别看它才5.58公里,但村里的老百姓却等了20多年。”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是新任村委会主任兼村支书于新军去年自己拿了几十万元修起来的。

见到记者,于新军诚恳地说:“为啥要修?当领头人就要做出点牺牲。我向全体村民承诺过,要把这条年年翻浆的泥路换成水泥路,让村里的产品能运出去,让大伙快点富起来。”

49岁的于新军是一年多前当选的。在他的努力和各方帮助下,一个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整齐干净的村部建起来了。这个悬挂着党旗的房子,如今成了村民们商量村务,合计生产的场所。

“这是个象征,像一个坚固的战斗堡垒。”梨树镇党委书记许友平说:“把它建起来,就是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吉林大学教授邴正说,“正因为我们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村民选举,把它纳入法制化轨道,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才会吸引更多群众向党组织靠拢。”

“海选”,这一最初由农民自下而上的探索实践,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自上而下地有序推进,并以法律制度等逐步规范完善。这种上下结合、良性互动的方式,也许正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与优势。

“这是新时期的群众路线,党通过选举和农民有机联系起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选举得到了加强。”王振耀说,“实际上,党通过选举在农村的领导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更加巩固了。”

王振耀指出,“海选”是中国政治民主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让民主在中国广大农村生了根,这是党领导方式的重大改进。通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巩固,执政基础得到了加强。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农村处处长黄观鸿说,党的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四项制度之一,要求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赋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最根本的是要保障村民当家作主。实践证明,只有积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方法理念的创新,民主选举才能得以深入发展,才能保持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断适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与热情。

发扬民主,是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而民主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客观条件,也需要勇气胆识;既需要积极探索,也需要制度保证。

重要的是从点点滴滴做起,聚溪流汇江河,积砖石筑大厦,使民主从书本走向田野,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的实践,让民主从脚下不断成长起来。□

 

    信息来源: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