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召开的省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着力加大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留下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我省正奏响人才发展战略的“三部曲”,构筑文化强省的“人才高地”。
不断创新留住人才
近日,清雅黄梅戏《浮生六记》在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浮生六记》原是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北京京剧院曾将其搬上舞台。此次,再芬剧院以京剧为蓝本,将其改编成同名黄梅戏,无论在舞美还是在唱腔上,都做了新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示范工程,“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工程被纳入人才强省战略加以实施,优化文化人才成长环境的举措相继出台。凡获得国家级重大奖项的,省里实行配套奖励;设立安徽省荣誉制度,表彰奖励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去年,省政府拿出500万元重奖省内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演员和剧组,这么大的奖励力度全国罕见。一系列的政策不断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热情与活力,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
内挖潜力培养人才
走进黄山屯溪老街,你会发现,雕刻师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创作,很多雕刻师只有20多岁。而在前几年,从事徽雕的年轻人还很少。
为了保护徽州的民间文化绝活,我省将“传统技艺进课堂”作为培养传承人的有效途径。休宁高级职业中学创办全国首家“木工学校”,泾县高级职业中学开设“宣纸专业”课程,让非遗人才有了后备力量。
除了传统文化,新兴产业也在拓展潜力。“动画片《黑脸大包公》,我们学校动漫专业30位同学都参与创作了。”2008年9月,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动漫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学生们不仅可以接受动画专业教师的理论培训,还可以在企业中得到更多实战机会。
近年来,高等院校为“文化皖军”跨越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45所院校开设文化创意和动漫专业,文化创意、数字动漫、新技术、新媒体等专业得到升级与完善。
打破瓶颈引进人才
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话剧《万世根本》在我省上演时,曾引起巨大反响。这是一部反映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的话剧,除了省话剧院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外,该剧总导演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查明哲,编剧为国家一级编剧李宝群,梅花奖得主宁晓志等一批“名角”的加盟也让剧目增色不少。
引智借才,让“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成了我省文化人才建设中的重要一步。除了邀请国内的“顶尖高手”,海外引智也给安徽带来新的发展眼光。
纵观我省文化龙头企业的高层,约有一半来自省外。这几年,仅省属文化集团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00多人。
引进人才更要用好人才。专家表示,从人才结构上来说,我省既熟悉文化又熟悉管理、经营,能够开拓市场、适应市场竞争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不仅需要“不拘一格引人才”,更要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施展拳脚。(记者郁宗菊、吴碧琦)
信息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