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搭建平台为主攻方向 项目承接不断扩量提质 宣城强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访问次数: 1068                        发布时间:2012-04-19

[字体: ]

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以来,宣城市作为其中的南翼,以搭建平台为主攻方向,项目承接不断扩量提质,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宣城日报报道,在平台搭建中,宣城市全力推进开发园区建设,全市现有13个省级开发区。各开发区加速扩区步伐,宣城、宣州、宁国、广德等省级开发区通过委托行政管理,推进一区多园等多种形式,初步完成了转型扩区。13个省级开发区建成面积达121平方公里,实际占地面积305平方公里。目前,各开发区或在申请扩区或申报升级,继续向更高标准迈进。经过多年的加快发展,开发园区的经济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到2011年末,13个省级开发区入园企业累计达2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3家,占总数的55.6%,实现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203亿元和50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8.6%42%
  项目承接也不断收获新成果,不仅总量明显扩大,在体量、质量上也有新的提升。2011年,全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272亿元,较上年增加了500多亿元。去年全市引进的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规模达到1.38亿元,是2010年的1.2倍,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来源地也不断拓展,从单纯来源于长三角向其他区域扩展,去年来自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福建省的项目均超过了50个。在质量上,去年全市新签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1个、协议引资额128.4亿元,新签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57个、总投资163.5亿元。同时,不断凸显宣城市的产业特色,全市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机两件”(即数控机床、机械基础组件、汽车零部件)的主导产业雏形;市开发区机电汽配产业园、郎溪特种设备无锡工业园、广德PCB产业园等园区,以区中园模式正在快速壮大。
  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条件。宣城市主城区建设进入快车道,连续多年保持100亿元以上的投入,合工大宣城校区、商贸物流园、文房四宝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宣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完成了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同时,通过推进一山一河一湖多园建设,大手笔、高起点的生态环保工程,使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宣城市的通达能力也将迈上新的水平,宣宁高速、宣狸快速通道、宁千高速等工程投入建设,合福高铁宣城段开工建设,皖赣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已经动工。
  为推进示范区建设,宣城市构建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结合示范区规划,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四十条政策意见》。着眼于深化区域合作,市委出台了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为更好地与发达地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为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集约节约用地等意见。此外,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个文件,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在财税、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段北生)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