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儿女孕育“安徽精神”

访问次数: 1966                        发布时间:2012-04-23

[字体: ]

开栏的话

中华自古崇文化,江淮儿女重精神。江淮儿女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孕育了独特的安徽精神。新安晚报今起推出“我说安徽精神”专栏,凝聚建设美好安徽的力量。

 

  安徽在不断提升自身“硬实力”的同时,也始终重视精神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在安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折射出安徽对于精神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从“黄山松”到“王家坝”

  安徽历史文化悠久、名人辈出,自古以来就是哺育华夏儿女的一方沃土,对中华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新时期以来,安徽人传承历史,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相继诞生了“黄山松精神”、“王家坝精神”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精神。

  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黄山松精神源自实践,是对安徽人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

  “王家坝精神”可以说是“黄山松精神”的具体体现。

  长久以来,安徽淮河流域屡遭洪水侵袭。灾难面前,安徽百姓意志顽强、不屈不挠。2010724,曾数次到阜南县王家坝镇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的温家宝总理在汇报会上高度概括了王家坝人50多年来坚持防汛抗洪斗争的崇高品格,他说:“王家坝精神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控的科学治水精神。”

  从“黄山松精神”到“王家坝精神”,六千万江淮儿女用自己的品格,铸就了特定的安徽精神。

  “好人精神”成靓丽名片

  说到“安徽精神”,人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不断涌现出来的“安徽好人”。“好人检察官”吴群、“守墓老兵”欧兴田、“以德报德”农妇李孝香和刘士圣、“板车女孩”黄凤、“最坚强母亲”许张氏……近年来,一个个安徽籍“中国好人”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一个让安徽人引以为傲的统计数据是,“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开展4年以来,安徽省共有488人入选,占全国上榜总人数的近八分之一,位列各省区市榜首。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安徽4人入选,人数也位居全国之首。

  这一特殊的群体,或以德报德,或诚实守信,或见义勇为,或助人为乐,他们井喷式地出现,让“安徽好人”渐渐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道德建设领域里的“安徽现象”也引起全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安徽好人”进入公众视野,这些来自基层的道德楷模所散发出的耀眼的道德光芒,为人们树立起新时期公民的精神标杆,成为社会推崇的“道德偶像”,引领安徽乃至全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有专家认为,安徽涌现出的崭新道德群像,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

  某种程度上,“安徽好人”已经成为“安徽精神”的一张靓丽名片。

  “安徽精神”助推安徽建设

  无论是洪水还是雪灾,无论是创业还是援建,安徽经济社会领域发生的许多事情,无不彰显出“安徽精神”的强大力量。

  如今的凤阳县小岗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说起小岗村,不得不提的,就是沈浩。

  20042月,沈浩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200911月,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沈浩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

  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间,沈浩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使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有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沈浩身上的精神正是“安徽精神”的具体表现。

  去年,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际,安徽对口支援四川松潘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松潘在汶川大地震四川18个受灾县中平均海拔最高,高原缺氧、气候恶劣、材料运输难、水电保障差……三年来,在不到400天的有效施工期内,安徽举全省之力迎难而上,6800万江淮儿女众志成城,无私援助,援建大军在3000米雪域高原斗志昂扬,克服重重困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援建任务,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交出了一份对口援建的合格答卷。

  目前,安徽全省上下正在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安徽精神”势必会为美好安徽的建设和安徽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向前)

 

    信息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