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双向转诊”打破医院层级壁垒 病人少花钱大医院减负担
新华网合肥5月21日电(记者程士华)“从市医院转诊到社区医院,距家近家人照顾方便了,看病费用也大幅降低了。”21日上午,身患糖尿病的安徽马鞍山市民唐成珍在丈夫的陪伴下,正在安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医生检查诊疗。
唐成珍说,去年9月,她在社区医院检查身体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随即从社区医院转诊到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经检查确诊,她糖尿病病情已经恶化,还检查出患有肺癌,遂接受住院治疗。今年3月,她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治疗阶段,于是从市人民医院出院,转诊至安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我家到社区医院,走路不用10分钟就到了,家里人照顾方便。同时,社区医院治疗费用更便宜些,大医院每天一两百元,社区医院几十元就够了。现在虽然人已经出院了,社区医院医生仍然会定期通知我前来检查病情,吃药治疗。”她说。
唐成珍是马鞍山市正在力推的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的受益者之一。记者从马鞍市市立医疗集团获悉,为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二、三级医院与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业务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马鞍山市立医疗集团2011年出台了《马鞍山市立医疗集团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实施办法》,力争构建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转、下转工作程序,为病人提供整体性、持续性的医疗护理服务。
马鞍山市是国家医改的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院长何仿认为,公众普遍反映“看病难”问题,主要是城市大医院专家号难挂,“一床难求”等问题突出,走廊上、厕所旁增设临时病床,已经成为很多大医院的常态。但是,在社区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看病并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马鞍山市发改委医改科科长方金勇说,当前,病患人数主要流向大城市大医院,导致那里人满为患、无限制扩张,基层医疗资源闲置浪费,降低了病患就医的满意度,增加了就医成本,也让医院不堪重负。省市医院、县医院及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等不同级别医疗服务机构之间,没能形成畅通的互动机制,是问题的原因之一。
“马鞍山局部地区实现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这还远远不够。”方金勇说,只有在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等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打通利益输送通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让“双向转诊”制度长期发挥作用。马鞍山正在探索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双向转诊制度有效落实,比如大医院向社区医院转诊时,取消社区医院报销的门槛费,以免“双门槛”降低病人转院积极性,同时在转诊双方的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设定利益分成比例,建立利益共同体。
方金勇说:“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工作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有探索,但落实效果很不理想。仅仅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或者讲奉献,无法让双向转诊制度长期持续运行。只有医院医生、病人双方都能从双向转诊工作的推进中获得收益,才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