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模式”改写行政服务标准

访问次数: 1086                        发布时间:2012-07-05

[字体: ]

有望向全国推广

    今年6月的一天,上午930分许,安徽优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土地所有权抵押有关材料送至合肥市国土局行政中心窗口申报,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对企业报送的材料进行受理并初审。15分钟后,初审意见完成,随即转至地籍调查及审核的人员手里,一小时后,审核完成的材料已进入缮证阶段。时针还未指向中午12时半优德置业就已经领到了由该市国土局核发的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整个审批过程,满打满算只用了3个小时。企业派来办证的人连声感叹:这样高的办事效率,真是不可思议。
    
如今,类似这样的事例,每天都在合肥市行政服务大厅发生着,而其背后的推手,正是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标准化的实施。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政务服务的综合平台,从开先河的缺席默认制,到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评估的省会城市,行政效能的攀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不断为其跨越式发展注入新活力。
   
省会城市行政服务标准化:开全国之先河
    
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现有38个部门、210名窗口工作人员在大厅集中办公,受理行政许可事项190项,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50项,分别占市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的89.6%58.8%2006年以来,该中心积极探索、锐意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缺席默认制、并联办理制、一次性告知制、两次终结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但服务回潮时冷时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依然存在。
    
对此,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多次强调:全市上下在效能建设这个问题上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着力加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决走出热一阵、冷一阵、紧一阵、松一阵的怪圈。 2011年8月1,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全面试行标准化。按照“科学合理、依法高效、简化合并、集中统一的原则,对全部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办理流程进行了梳理,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制度上升为标准。这也意味着,合肥市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试点实施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城市。
   
合肥经验有望向全国推广
    
为进一步简化环节、提高效率,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首次在办理规范中引入了时间责任追溯矩阵流程,明确事项办理的步骤、责任人、工作时间、流转记录等,不仅为办理时限的设置提供依据,而且使办件管理落到实处。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水平,还引入外部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对中心服务进行检测和评价,最大限度地实现由主观印象向客观评价转变。实施标准化以来,没有出现一起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没有发生一起公务人员插手牟利情况,也没有出现一例违法案件。
    2011
年,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23671件,办结率99%,即办率84.81%。目前,企业设立登记由原来的承诺时限9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以内(法定全程93个工作日),建设项目(包括立项核准、选址意见书、环评、土地使用登记,人防、消防、施工许可)由原来承诺时限124个工作日缩短至28个工作日(法定全程187个工作日以上)。 广东一位投资商说:去年我们到合肥投资,没想到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这么高,原本我们估计最少要三四个月,但没想到十多天就办了下来,使我们的项目很快就开工了。今年,我们又计划再在合肥投资一个新项目。
    
在国家标准委组织的试点评估会议上,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孙波指出:合肥这次试点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标准化建设,构建便民高效、合法规范的行政服务新机制,打造政府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个好的机制,形成了标准化服务的新模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合肥经验还将被推广至国内其他城市,其所树立起来的行政服务新标准,也将让更多地方的企业与百姓直接受益。(记者 刘甜甜)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