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议在郑州召开
詹夏来出席并讲话
詹夏来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符合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实际,符合皖北发展的实际。《中原经济区规划》是对国务院《指导意见》的进一步深化、实化和细化,对促进中部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召开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议,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了关键阶段。
詹夏来强调,编制中原经济区规划,要着力破解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努力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要统筹谋划建设一批跨区域的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要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给予中原经济区更多的支持,扩大中原经济区的信贷规模,在企业上市、发债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要在安排各类支农资金上重点扶持,进一步整合支农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中原经济区农村土地整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要积极支持中原经济区实施“三网”改造,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路网和管网改造升级,为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尔实)
相关链接:
皖北六市县入围中原经济区
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和凤台县被纳入规划大纲,能否最终敲定还要等审批
昨天,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启动会在郑州召开。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我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和凤台县作为入围城市被写进规划大纲中,是除河南之外进入城市最多的省份。这也意味着皖北经济区即将搭上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航母”,上升为国字号发展战略。
2010年,河南省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2011年,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昨天,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启动会在郑州正式召开,基本确定中原经济区的蓝图:涵盖5个省的30个地级市和2个县。我省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和淮南市凤台县将纳入规划。由于几个城市都在皖北地区,这也意味着,多年来一直苦苦追求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皖北经济区,终将梦想成真。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昨日告诉记者,“皖北的这些城市名单只是写进了规划大纲中,其他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而最终能否敲定,还要等规划编定审批之后。”记者了解到,皖北各市对于进入中原经济区都十分积极,目前进入规划的名单已经是几次调整后的结果。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让皖江地区城市迎来了发展的空间与机遇,相比之下,皖北的发展就滞后了,亟需各项政策支持。”省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安徽为皖北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也努力了多年,而这次五市一县如果正式纳入中原经济区,就意味着皖北发展搭上了中原经济区这艘“航空母舰”,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据悉,加入中原经济区后,有关市县将可以享受到国家在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入围城市可以依托中原腹地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加强区域内资源和产业合作。(新安晚报 项磊、郁宗菊)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