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不出乡 大病有保障
“自从新农合设计了门槛费、按病种付费等制度,我们乡镇卫生院的病人呈现明显的回流态势。 ”安徽省临泉县老集中心卫生院院长梁远利说。记者采访了解到,安徽省新农合通过对报销比例分层和大病保障等制度的设计,使得医疗机构职责分工呈现分级趋势。农民普遍反映,小病就近诊疗报销方便快捷,大病费用也不再是沉重负担。
“门诊统筹”“门槛费”“报销比例”三管齐下留住常见病病人
一张金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专用收据,登记着梅山镇汪冲村猴岭组村民朱德勋的药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2瓶:12元;维生素B6注射液9支:0.63元;维生素C注射液9支:2.43元……总计214.81元,实付128.91元。 “诊所就在家门口,随时报销,平常打针吃药,当然还是愿意在村里看。 ”朱德勋满意地说。
记者了解到,新农合报销基层医疗机构没有门诊统筹时,农民每次看病需要自己先垫付再去县里的农合办报销,手续复杂。从2010年起,安徽省在多个县试点并推行村级医疗室管理系统,农民手持医保卡,就诊当时就可以直接刷卡报销。
“为了引导病人小病就近就诊,我们给每个层级的医疗机构制定了不同的报销起付标准,俗称‘门槛费’。并且常见病在越基层的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越高。 ”安徽省卫生厅农合办主任夏北海说。
“单病种付费”与“大病统筹”联手保障大病治疗
除了使用经济杠杆平抑常见病“向上涌”,安徽省新农合还设计了保障农民重大疾病救治的报销和支付制度: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是率先试点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县,探索了一条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相结合的路子,引导农民群众“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才到省市大医院”。
75岁的范先发老人是这一政策的受惠者。他在南陵县中医院进行了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结石的手术,由于年纪较大,手术相当复杂。他说:“我这个病,在芜湖市的大医院看至少要两三万,而在县中医院开刀,只要六七千,还能按照大病单病种报销70%。治得好、花的钱少,我是很满意的。 ”
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厅农合办了解到,从
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徐恒秋这样解释按病种付费的设计思路:“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承担的试点病种不同,患者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所享受报销比例也不同,通过引导和改变病人流向实现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阶梯分工’,达到全省医疗资源宏观效率的最大化。 ”
分级诊疗架构仍需优质医疗资源支撑
“新农合释放了农民的就医需求后,县医院和城市大医院的诊治压力陡增。 ”徐恒秋说。她认为,安徽省利用单病种付费制度和新农合补偿制度,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引导“合理的就医流向”,既可让患者看病少花钱,又减轻大医院诊疗的压力。但记者也了解到,在这一架构的形成过程中,三甲医院依然表示难以支撑。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认为,作为全省最大的综合医院之一,目前该院医疗保障水平提升非常快,而与之相对应的医疗卫生救治体系建设却不能匹配。许戈良说:“我认为,除了医保的经济利益杠杆之外,还可以探索成立以大医院为核心、二甲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为侧翼的医疗救治体系,在体系内,病人可以按照医嘱往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医生也能够实现技术下沉,从而提升整个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新华社记者 王正忠 鲍晓菁)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