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需方 促供方——成都市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纪实

访问次数: 4962                        发布时间:2012-09-04

[字体: ]

在近年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四川省成都市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于2010年成立了医院管理局,使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部门理顺关系,各司其职,构建了一种新的管理体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推动了公立医院的发展,而且推动了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得到了群众认可。

  “我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住进省城大医院看病,这里的医生护士都特别好……”这是613,记者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听到的,患者是一位来自甘孜州九寨沟县的藏族妇女。据该科副主任曾雪峰博士介绍,患者长期咯血,一直没有确诊,来到医改后与当地建立协作关系的本院就诊。因病情严重,在床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被马上收治住院。

  神经内科主医师刘艳说,从过去不知名到成为省重点学科,从过去听课到现在走出去授课与中外专家交流,从过去只有30张病床到现在的5个病区,病人的信任、医疗科研水平的提高、神经内科的快速发展,这些在改革前是不可想象的。从想象不到到成为现实的还有,内分泌科副主任李华琦和神经外科护士长聂常琴,二人原本都是编制外人员,在20107月医院实行公开竞聘时,享受和编制内人员同等的待遇,走上了现在的工作岗位。

  院长赵聪介绍,为了让边远山区人民也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20111月,他们全面无偿托管了成都市辖区最偏远的蒲江县人民医院,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在三院的帮助下,蒲江县医院新成立了重症监护病房(ICU),开诊以来,共收治危重患者149人,抢救成功率达90.1%ICU搭建起了蒲江县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平台和快速绿色抢救通道。托管后的蒲江县医院已新增了十多个科室,新购了几十套先进设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部分科室水平已达到三级医院水准,20多万蒲江人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据成都市医改办、市卫生局等负责人介绍,组建医院管理局是成都市为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在“保需方、促供方”的基本思路下探索出的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实现形式。保需方,就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公共福利)向群众提供,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以破解需方保障不足的问题。据初步统计,从2009年到2011年,成都市医改财政投入达到130.5亿元,其中投向需方73.39亿元,投向供方57.06亿元。促供方,就是加大对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门槛”,努力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逐步实现需方对医疗卫生机构自主选择,解决供方竞争不足的问题。医管局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行使投融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院长选聘权,负责医院绩效考核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管理着全市11所市级公立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则主要承担医疗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质量监管等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通过这种职能的划分,理顺了国家所有权、公共行政权和经营管理权之间的关系,使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部门分别行使行业管理和资产运营监管服务的职能,从而构建起一种全新的管理体制。

  成都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主要围绕“三改革、一营造”,即行政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把发展规划权、财务自主权、资本运营权、机构设置权、班子组阁权、职工聘用权、涉外事务权、设备采购权这八项权力“还”给公立医院,同时建立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医务人员工作待遇、医院持续发展等十多项全新考核指标组成的绩效考核体系。两者既将医院的责、权、利有机统一起来,又对医院的公益性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

  正是通过这些改革,成都市第一、二、三、五、六医院和成都铁路分局医院等公立医院呈现出记者所看到的职工工作热情显著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更主要的是老百姓对医院的认可满意度前所未有的新局面。2011年,市管公立医院业务收入、急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1.5%21.8%24.7%,总资产同比增长40.5%,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从13.8天下降至10.8天,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重从43.7%下降至38.75%,老百姓综合满意度达到80.5分,医务人员年收入保持20%左右的增长,打造了17个重点发展和重点培育的特色专科,并有一大批国内和西南领先的技术在市管公立医院开始实施。

  “保需方、促供方”,即增加供给、提高质量的成效,在成都市管办分离的公立医院改革模式中,正开始强势呈现。(记者 王景山)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