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铁3年修到和县“门口”

访问次数: 1401                        发布时间:2012-09-13

[字体: ]

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年内动工 计划2015年底投入运营

南京正在酝酿修建通向我省和县的城际铁路。 910,南京建设工程信息网发布《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质量检测工程招标公告》,标志着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即将动工。专家认为,近年来,南京向西扩张加快,其辐射圈与合肥相互重叠,面对扩张,合肥必须“抢跑、快跑”。

  焦点事件

  “宁和城铁”一期即将开建

  宁和城际是规划中南京至我省和县的一条城际铁路,根据南京方面发布的信息,“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即此前所称的“南京地铁12号线”,其是一条过江线路,终点站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桥林新城黄里,紧邻我省马鞍山市和县,全长37.76km,沿线设18座车站。

  记者了解到,宁和城际一期原计划在2011年底开工建设,今年5月,南京市有关部门公开表示这条线路将于年内开工,并计划于2015年底投入运营。与目前南京地铁一二号线及在建的两条地铁不同,宁和城际一期将采用B型车,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小时。虽然宁和城际铁路黄里站至和县段何时开工尚未有时间表,但是一期工程如果投入运营,和县居民去南京市区将多了一种新的选择,而且预计出行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宁马两市全面“亲密接触”

  早在今年52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正式批复《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122020)》,同意规划建设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南京独占三条线路,其中就涉及到我省马鞍山。

  在区位上与南京靠得最近的马鞍山市如今已与南京市“亲密接触”,这不仅仅体现在两市签订了《宁马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双方在养老、旅游、文化等等方面都有紧密合作。在马鞍山能看到来自南京商场的购物车,南京的企业进驻马鞍山也司空见惯,甚至两地还有一条公交线路是相通的,从马鞍山坐公交就能直接去南京。

  传宁皖间建多条城际铁路

  事实上,在此之前,南京的扩张已在有步骤地展开,接连传出的宁合城际(南京南—全椒—肥东—合肥)、宁巢城际(南京江浦—和县—含山—巢湖)、宁安城际(南京南—马鞍山—巢湖—安庆)等相关信息就是证明,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英斌认为,这些信息不管是否准确,透露出的却是“南京扩张”的现实。

  专家前瞻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英斌:合肥应利用科技优势“抢跑”

  处在发展快车道上的合肥,区划调整的效应正在日益显现,但在周边城市,特别是临近的南京的“紧逼”下,如何实现超常规发展,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英斌认为,“抢跑”、“快跑”将是合肥推进发展进程的一个必要“技术手段”。

  “合肥头顶无数光环,在合芜埠试验区内,又是合肥经济圈和皖江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机遇千载难逢,如何聚集更多力量、抢占更多机遇,现在必须认真思考。”吕英斌认为,与南京比,合肥与之存在一定的落差,这是客观事实,南京向西扩张,交通先行,辐射半径自然会延伸,“从经济发展看,并不可怕,只要合肥审时度势,利用优势发力,最终会缩小与南京的差距,最终与南京平起平坐,所以,抢跑、快跑非常重要。 ”

  合肥如何抢跑、快跑?在吕英斌看来,合肥首先得在科技上发力,他认为未来30年,城市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合肥可凭借科技优势实现赶超。另外也要扩张,增强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应加快谋划打通经济圈内与皖江示范区城市,乃至全省各市之间的交通,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畅通了,往来密切了,经济社会自然会加速融合,城市规模和总量大起来,才能对周边形成强烈辐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和龙头。 ”

  深度观察

  南京住建委研究室主任陆玉龙:“合肥压力”让南京扩张提速

  “安徽与江苏,合肥与南京,历史上联系从来没有如此密切,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南京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研究室主任陆玉龙说。陆玉龙曾前瞻性提出“宁合都市圈”建议,对南京方面传出的与我省和县之间的城际铁路建设话题,及南京方面显露出的向西“扩张”意图,陆玉龙认为,在“大合肥”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南京扩张理所当然,南京扩张有“合肥压力”的因素。

  南京感受到“合肥压力”

  “区划调整后,合肥的地域面积更大,经济规模更大,发展潜力和空间更大,这让南京也感到了压力。 ”陆玉龙告诉记者,一年前,当合肥区划调整的消息漫天飞时,作为官员和学者,他曾对合肥战略机遇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认为,安徽希望通过区划调整,释放发展活力,寄望合肥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主引擎。 “合肥与南京地域相近,动车不过一个小时,在合肥加速追赶的情况下,南京肯定要有所应对。 ”

  事实上,区划调整后的合肥,目标之一就是向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新兴中心城市冲刺。陆玉龙介绍,根据南京方面的规划,未来南京将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根据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南京被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这意味着南京将打造国家战略门户城市。

  “扩张是南京城发展的典型特征,新世纪以来,南京东西南北中全面出击。 ”他说,从合肥发展轨迹看,合肥其实也在扩张,将成为泛长三角的西部门户的新兴中心城市,因此,合肥的潜力让南京有压力。

  合肥向东南京向西

  在陆玉龙看来,随着南京都市圈的辐射力增长,扩张只是迟早的事。

  “南京正在酝酿的与安徽接轨的城市交通建设,并非有意安排,而是根据周边发展需要作出的决策。 ”他认为,南京的快速发展,现在集聚效应已显现。城市之间的交通建设,尤其是轨道运营完全市场化,投资不慎,会带来巨额亏损,只有两地经济融合到一定程度,人流达到一定的密度,轨道交通才适合上马,所以,宁和城际铁路的上马也说明南京与安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他进一步分析,南京现在正处于加速扩张阶段,该向哪个方向扩张?向东靠近上海,空间有限,相对而言,南京的西向与东向经济落差较大,所以选择向马鞍山、滁州、合肥方向拓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合肥向东,南京向西,这已是大趋势,也符合两地的发展特征。 ”他说。

  将激发合肥内生动力

  南京雄心勃勃的扩张,对合肥乃至安徽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机遇。 ”陆玉龙这样认为。

  他说,从南京的视角看,合肥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可以说一直在快速奔跑,南京的扩张对双方来说都是机遇。南京的发展要借力合肥和安徽,合肥的发展同样要借力南京和江苏,合肥不应对南京扩张感到压力,“苏州靠近上海,两地经济发展有落差,但苏州很好地利用了靠近的优势,借力发展,如今经济发展在全国处在第一方阵,合肥应更具前瞻性地从苏州和上海的双赢发展中获得某种启示。上海的扩张,激发苏州的内生动力,南京的扩张同样可激发合肥的内生动力。 ”

  陆玉龙认为,南京合肥的发展,大趋势将是融合,因为两个城市的经济圈相互重叠,在崛起的道路上,利用各自优势,牵手就可双赢,形成的效应绝对不是1+1等于2,而是远远大于2

  新闻附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批准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122020)

  充分利用该区域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并新建一批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包括:南京-高淳、南京-和县(南京南站-黄里段)、南京-天长(林场站-金牛湖段)、南京-句容、南京-仪征、无锡-江阴、无锡-宜兴、苏州-无锡硕放机场线,线路里程约375公里。统筹研究南京-马鞍山、江阴-靖江、泰兴-常州线建设时机,适时启动建设。到2020年初步形成南京都市圈放射状网络布局和苏锡常都市圈及周边地区“井”字型加放射状网络布局的构架。

  20122015年,开工建设4条线路,总里程161公里

  1、南京-高淳线南京南站-禄口机场段。

  2、南京-和县线南京南站-黄里段。

  3、南京-天长线林场站-金牛湖段。

  4、无锡-江阴-靖江线无锡-江阴段。(马飞、陈酿)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